第六百四十五章 三年之期已到

    第六百四十五章 三年之期已到 (第2/3页)

懒得与你说。”

    王安石哼都:“顽固不化,我才懒得与你解释。”

    没有张斐这润滑剂,二人照面,要不吵一架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那边,王安石的书信和赵顼的圣旨一前一后来到河中府。

    “看来青州那边是真的遇到了麻烦。”

    许芷倩很是忧虑道。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财政才是万恶之源,既要混青楼,又要立牌坊,哪有这么容易的事。”

    许芷倩当即瞪他一眼。

    张斐忙道:“抱歉!抱歉!跟衙内他们学坏了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知谁教坏了谁。”

    许芷倩小声嘀咕一句,又问道:“那现在怎么办,司马学士他们盼着你早点回去,但是王学士却又盼着你晚点回去。”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当然是晚点回去,我不是说过吗,得将他们都逼入绝境,双方才有妥协的可能性,现在回去,只能去受夹板气,吃力不讨好的事,我才不干。”

    许芷倩道:“那到时我们怎么向司马学士交代。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官家的圣旨上面,说得非常明确,让我处理好河中府的事务再回,事实上,我们确实也有很多事务尚未处理完,比如说《蓝田乡约》,还有未来公检法在陕西路普及的事宜。”

    许芷倩道:“关于《蓝田乡约》,似乎与你的预测差了少许,确实引发了一些分裂,但也只是有些人搬到城里居住,整个河中府就只有五个乡村,明确表示,不愿接受,而这五个乡村,全都是在盐池边上。”

    张斐呵呵道:“这世上的事,十有八九,都难以尽如人意,事实是这样,那就这样吧。”

    许芷倩问道:“你会如此罢休?”

    张斐瞧她一眼,“我的目的是要他们成立乡委会,方便公检法管理,我介意的只是其中的礼教,但总得来说,目的已经达成,只不过未能尽善尽美罢了。”

    许芷倩本也觉得这乡约挺好得,但经张斐那么一说,他又有些担忧,问道:“这不会影响到公检法吗?”

    “说实在的,我也不大清楚。”

    张斐摇摇头道:“我最初是设想,让乡委会作为公检法的补充,显然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位子,他们还是想争取更多的自主权,但也能对公检法进行补充,所以,到底好不好,还得观察一阵子再说,出了问题再说吧。”

    夫妻正聊着,元绛突然来了。

    见到张斐,元绛不免叹息一声,“官家未免也太着急了一点,原本陕西路一片大好局势,你这一走,又是横添变数。”

    对于他而言,这局势本来已经彻底掌握在手里,结果皇帝又要将张斐给调走。

    往后跟谁打配合啊!

    张斐却笑道:“我倒是认为,我的去留,已经是无关紧要。”

    “谁说的!”

    元绛道:“目前也只有河中府和京兆府建设了公检法,那税务司在第二年又能否成功,也都犹未可知,这都与你息息相关,怎就无关紧要。”

    张斐点点头道:“但是规则我都已经定下,大家按规矩办事就行。关键在于,河中府的财政,肯定是会稳步上涨的,这能够让很多复杂的问题,变得更加简单。

    就好比说去年收税,许多商人都是如实交税,不是他们愿意缴,而是他们认为今年能够赚得更多,就不愿意因小失大,如果要出问题,也应该是等到财政停止增长后,现在我待在这里,反而没啥事可干。”

    钱袋子变得愈发充实,没有人会在意那磕磕碰碰,反之,你就是走在大路上,就会嫌这路不平。

    只有钱包才能决定人生态度。

    元绛稍稍点头,又问道:“那你走之后,我们又该跟谁交涉?”

    “蔡京!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我已经传信京兆府,让蔡京立刻回来一趟。”

    元绛皱眉道:“此人信得过否?”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元学士只需要与他商量怎么解决问题,而不用与之交心。”

    元绛道:“他要是透露出去,那怎么办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此一时,彼一时。以前你我都难,都未站稳脚跟,这商量事情,自然是要偷偷摸摸,但如今不同,如今局势一片大好,变得大家都有所顾忌,谁也不愿意这么好的政绩从手中白白溜走,且规矩都已经定下,到时元学士为了政绩,去跟蔡京商量,或者蔡京跑来跟你商量,这都无可厚非。”

    “有道理!有道理啊!”

    元绛笑着点点头,“你小子年纪轻轻,看得却比谁都透彻,你到底拜得哪家名师。”

    张斐张口就来:“这当然是跟我岳父大人学得,司马学士能教我这些吗。”

    元绛呵呵道:“下回我见到许仲途,我就这么跟他说。”

    张斐赶忙道:“元学士,你可不能出卖我啊!”

    很快,张斐要回京的消息,在河中府传开来。

    立刻引发恐慌。

    河中府的百姓,似乎都不能接受没有张斐的河中府。

    许多大富商也都纷纷上门,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当下人人都坚信人走政息,因为已经发生过无数回,换个好官上来,大家轻松一阵子,下回换个庸官来,就只能受苦。

    张斐迫于无奈,只能在法报上解释,自己并不是调走,只是回去,跟立法会解释一下自己在河中府判例,自己还是陕西路的大庭长,到时还是会回来的,大家可以理解为回家探亲。

    百姓想想也对,张庭长一直都待在河中府,没有回去过,也该回去探探亲。

    这当然是谎话,只不过是为了安抚河中府的百姓,虽然圣旨上也是这么说的,但是张斐心里也清楚,他此番回去,不可能马上就回来,但是他相信,很快河中府的百姓就会习惯于没有张斐的公检法。

    然而,有趣的是,那些乡绅也慌得要命,因为公检法已经是既定的事实,目前是看不到废除的可能性。基于这一点,他们认为张斐是有利于推动乡村自治,如果换个人上来,他们还能否接受《蓝田乡约》,那就不好说,假如换了支持新政的人,这事可能就要黄。

    故此,他们赶紧上门,递上《蓝田乡约》。

    就如大狗他们的预料一样,几乎所有乡村都陆续接受《蓝田乡约》,张斐信守承诺,一一答应。

    在通过皇庭的备案,《蓝田乡约》便正式得到合法地位。

    唯一没有接受的几个乡村,其实都在盐池边上,这些乡村都不以农耕为主,而是以商业为主,他们更喜欢公检法直接管理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这《蓝田乡约》主要还是针对农耕,而并不适合唯利是图的商人。

    所以,很多投身于商业的百姓,干脆将田卖了,就直接搬去城里,毕竟礼教约束太多,他们都更喜欢公检法的,而且住在乡里,要不接受乡约,虽然乡约明确表示,这是他们的自由,但肯定也会受到排挤的。

    至此,河中府终于奠定了拥有公检法的全新政治格局。

    之前只是政法分离,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则,来规范律法和乡法,但这可不是一个城市工业化的年代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