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章 反其道而行

    第七百章 反其道而行 (第2/3页)

该拨给哪个官署。

    司农寺?

    太府寺?

    这不都是我的势力范围吗?

    司马光现在也想得开,毕竟这是皇帝出的钱,你拿着就拿着,我盯着你就是。

    这人和钱都到位后,王安石开始推行自己的新政。

    其一,明确表示将在河北地区逐步废除徭役制度,全面推行免役法,其中包括河道徭役,之前的免役法不管是在京城,还是在河中府、京东东路,全都不涉及河道,因为河道徭役需求量大,朝廷还是想用免费的。

    其二,将在河北全面推动农田水利法,初步估计,要在三年内,灌溉出五万顷良田,兴修一千条水渠。

    这倒不是王安石张口而来,这几年程昉将河北各条河流都治理了一遍,本来就有这方面准备,这个承诺,也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的。

    其三,推出救济法案,同时与农田水利法紧紧绑在一起,简单来说,你要是没有生计,就可以上提举常平司申请,最低工钱每月两贯。

    其四,将提拔经验丰富,且技术高超的底层官吏。

    这一条条法案推出,朝野上下全部震惊。

    尤其是保守派,这人都傻了。

    经过这一次听证会,哪怕革新派都预计,王安石不会再那么激进,会逐步调整方针,让河北百姓休养生息。

    皇帝给的暗示,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可不曾想,王安石竟然是变本加厉,还要加大对农田水利法的推广。

    这立刻引发保守派激烈的反对,包括韩琦在内,都感到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他预计王安石不会罢休,但皇帝要休养生息,王安石肯定也会低调一点,结果王安石非常高调。

    几个宰相在政事堂,又是一番激烈的争论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司马光惨败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,三句话,皇帝花钱,百姓自愿,干你屁事。

    虽然没有争过,但司马光是决计不相信,王安石会这么干的,朝廷哪有这么多钱去搞这么多工程,你王安石肯定又是拐着弯要剥削百姓。

    保守派也不甘示弱,立刻出台预算法案,民田民屋法案。

    规定由朝廷,或者说中央发起的大工程,且预算超出一万贯,是必须经由对应的都水、将作,少府、军器,四监的审批,写明一切,四监再向三司申报,三司再下令转运司拨款,否则的话,转运司就不得拨款,而且申请表上,也必须要精确到每文钱,每斤米,每尺布和每个人。

    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漏洞,就是制置二府条例司掌控着司农寺、太府寺这两个由新法诞生的财政机构,还是可以绕开三司的审批,但也不足以支撑这么多工程,只是说增加与保守派谈判的筹码,实在不行,我还有两寺做后盾,你们是卡不住我。

    司马光他们也明白,但是他们也有公检法去监督,于是公布将在河北地区,逐步推广公检法。

    而民田民屋法案,则是确定官府若要征用民田、民屋所需的手续,还是给予官府强征民田、民宅的权力,但是必须给予相应的赔偿,不同的情况,赔偿是不同的。

    而立法会也正式通过契约原则,完善赔偿、雇佣,等条例。

    想剥削百姓?

    老子就给你来个全方面防守。

    你王安石要真能做到,欲富天下,则资之天地,那就算你赢了。

    这一番操作下来,弄得朝臣们都已经昏了。

    上回开会,两边是默契十足,可谁也没有想到,将韩琦挡在外面后,转背立刻厮杀起来,真是一刻都不耽搁。

    不过最近赵顼到时也少有露面,去跟大臣议事,但他们的奏章,基本上都批了。

    那场听证会后,就已经决定了这一切。

    当然,主要还是赵顼最近心情不好。

    花了那么多钱,耗费了那么多民力,结果就是自己还往里面再搭三十万贯,这是为了哪般,平时自己舍不得吃,舍不得穿,可就想着攒一点钱去开疆扩土,结果。

    赵顼是越想越郁闷。

    不过张斐知道赵顼的心思,而且这跟他也有关系,他得找点东西,让皇帝振作起来。

    殿前司,皇宫近卫禁旅校场。

    只见两排身高几乎一样的禁军,列队在场中,手持大竹筒,对着前面一排布假人齐人,轮番齐射。

    而在远处站着二人,正是赵顼和张斐。

    那番齐射完毕后,几个护卫立刻扛着那些假人来到皇帝面前。

    仔细打量那假人身上的一个个小孔,赵顼神情是略显复杂,先使退护卫,旋即又向张斐道:“这只能轻微伤敌,致死恐怕都有些困难吧。”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用于皇家警察对付草寇,那是再适合不过。”

    赵顼道:“可你不是说,此器御辽,要胜于东流。”

    他要不这么说,赵顼都没有心情过来看。

    张斐点点头道:“这是我说的。”

    赵顼道:“可看着不像,如此武器,杀伤和速度,皆不如那契丹骑射。”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当下是不如,但是陛下,你得从潜力来看,这人的力气是有限的,再厉害的弓手,也就两百步左右,不可能突破五百步,但是火药的威力,是可以增强的,今天可能只能射一百步,明天经过改良,就有可能射出两百步,后天就是三百步,是有无限的可能。”

    赵顼听着都乐了,笑呵呵道:“这么厉害?”

    张斐却是一本正经道:“完全有可能,目前还是竹筒,如果改换铁质的,这威力绝对大增,如果再造大一点,放更多的火药,威力自然就更大,这都是可以预见的呀。”

    赵顼眼中一亮,点点头,“听你这一说,好像也有些道理。”

    张斐又接着说道:“我并非是不赞成东流,只是妄求依靠河道去抵御契丹,我觉得这真的有待商榷。与其寄托天意,就不如将命运控制在自己手里,而且这种火器,制造工艺可比刀弓都要难,不是一把锤子,一坨铁,就能够敲出来的,这也利于陛下的统治。”

    赵顼笑了笑,又审视张斐一眼:“想不到你对军事也有建树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不瞒陛下,我对军事是一窍不通,但是我会一点买卖之道,我认为这种武器,潜力无穷,至少比押注东流,要靠谱的多。

    陛下不妨想想,如果这火器能射三百步,将五万人分成五队,轮番射击,几乎是停不下来,别说契丹人,蚂蚁都得打成筛子。”

    赵顼听得哈哈一笑,道:“所以你的意思是,先将这种火器配给皇家警察,清缴贼寇,用于研发这种战术,不断改良,将来再用于军队。”

    张斐点点头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赵顼点点头道:“就依你的意思去办。”

    张斐又道:“还请陛下表彰一下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