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章 反其道而行

    第七百章 反其道而行 (第3/3页)

慈善基金会,这样他们才会有捐助的动力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!”

    赵顼笑着点点头道:“好!朕亲自下诏表扬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陛下。”

    一番夸奖后,赵顼突然有些泪目,还是慈善基金会好,都在问朕要钱,唯独这慈善基金会是给朕钱,这必须夸,狠狠地夸,要作为表率。

    太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视察过火器后,张斐又跟赵顼来到旁边花园坐下,小饮一杯。

    “听闻最近朝中比较热闹。”赵顼突然笑吟吟地问道。

    张斐道:“好像是的,主要是因为王学士反其道而行,继续推动农田水利法,这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。”

    赵顼问道:“先生可有与你谈及过?”

    “倒是问过一句。”张斐点点头。

    赵顼问道:“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我是绝对赞成的,因为我认为休养生息,乃是死路一条。”

    赵顼微微一惊,“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如司马学士他们的休养生息,就是无为而治,什么都不做,避免给百姓添加负担,让百姓自我恢复。”

    赵顼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但是司马学士忽略了一个客观因素,就是百姓已经失去自我恢复的能力。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因为现在土地兼并在不断地加剧,人口也在增长,如果朝廷什么都不做的话,结果那是可以预见的,那就是百姓将会变得越来越穷,而地主会变得越来越富,同时朝廷也越来越穷,因为朝廷很难将税收来。”

    赵顼听得眉头一皱,这一番话直接颠覆了他的思想观,思索半响后,突然道:“你说得好像有道理,但似乎自古以来,从来就没有人这么干过。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所以也就没有人真正的完成王朝中兴。”

    王朝中兴?赵顼双目睁大,不禁兴趣来了,问道:“你说这是为何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面对这种情况,一般都是两种处理犯法,要么就是苛捐杂税,大兴徭役,竭泽而渔,贫苍生,而富国家,这是史书上最为厌恶,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会成功,这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

    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休养生息,采取这种方式的君主,在史书上一般被称为中兴之主,但很快就会走向没落,因为问题并没有解决,反而还在加剧,国家越穷,百姓越穷。”

    赵顼又问道:“如先生的做法,就能够成功吗?”

    “这是唯一能够成功的途径。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相比起我说得这两种情况,王学士现在的做法其实是一条中间之道,既不休养生息,但也不苛捐杂税、大兴徭役,而是朝廷直接投钱到百姓身上,用国家和金钱的力量令百姓焕发生机。

    也可以认为,是国家与百姓联合起来,孤立中间最富裕的地主,是不是刚好避开我方才说得两种弊端。”

    赵顼是直点头,又问道:“可国家财政有数,花钱的地方比比皆是,也不能一直都投钱给百姓,如何收回这回报来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富其家者资之国,富其国者资之天下,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。”

    赵顼一愣,“这不是先生说得吗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张斐点点头,“其实王学士的理念是非常正确的,只是他的做法是错误的。”

    赵顼道:“莫不是治国先治吏?”

    “当然不是,治吏是一切的基础,吏政不行,就是再好的政策,也是行不通的。如果没有公检法,没有税务司,就是大兴水利,也是不可能成功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先生的做法错在哪里?”赵顼又问道。

    张斐道:“王学士错就错在,太过直接,他的新政思想,是直接从百姓口袋里面赚钱,就如同青苗法,我比高利贷低一点利息借给你,高利贷赚的钱,让朝廷来赚。

    这看似合理,但也会出现一个问题,就是朝廷既是卖家,又是裁判,同时定价权,议价权,甚至于审判权,全都被朝廷控制,这种买卖是注定不可长久。店大欺客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赵顼又问道:“现在有何不同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现在就是全力帮助百姓去解决生计问题,百姓有钱,就能交税,这可比高利贷,还要赚钱,毕竟高利贷所涉及的人数有限,而税收面向天下人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朝廷在百姓心中,就是救济者,而不是剥削者,而当朝廷与百姓紧密联系在一起,再收中间地主的税,那就是轻而易举。这就会产生一种良性循环。”

    赵顼稍稍点头,又问道:“但是救济只是一时的,而土地又不会增多,百姓如何恢复生计?”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陛下莫不是忘记潜龙勿用的计划。”

    “工商业?”

    “正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张斐点点头道:“这钱只要花在刀刃上,也就是资之天地,比如说灌淤,创造更多的良田,又比如说修道路,让商人来往更便利。

    又比如说,朝廷投钱搞大工程,百姓从中赚到钱,他们就会去买盐,买茶,买酒,买米,买衣,那么商人就会从中得利,他们就会扩大生产,这就需要招人,那就给百姓创造出生计来。

    而国家无形中又将钱给收上来,然后又看准机会,再投下去,如此往复,就能够做到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。”

    赵顼问道:“这里面财富有增多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有增多。”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以往百姓没钱,喝不起酒,商人一天就生产一坛,而如今却生产两坛,财富不就在增长吗?还有铁矿、铜矿等消耗,以及粮食方面,都不用去劝农桑,自然会有人想办法提高亩产量,因为需求再增多。”

    “朕明白了!朕全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赵顼激动抚掌道:“不瞒你说,之前先生与朕说这番道理的时候,朕总觉得哪里不对,但又说不上来,原来这才富其家者资之国,富其国者资之天下,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。”

    其实他哪是不明白,他心里明白的很,就是变着法去抢夺地主的财富,只是最终还是向下转移到百姓身上。

    但是张斐这番解释,格局就要大多了,能够匹配上“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”。

    赵顼又好奇道:“既然这是唯一的解法,为何之前从未有人想到过?”

    “因为他们没有公检法和税务司,这钱洒下去,既不知道会用到哪里,又无法收上来。还是那句话,治国先治吏。”

    张斐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治国先治吏。”

    赵顼点点头,心头上的阴霾,顿时一扫而空,原来这三十万贯是投资,而不是扔出去,“来来来,干了这一杯。”

    有人说我少了一章,没少啊,只是将十二点那章,延迟到五点更新。。。那更新日期就能够看出来,每天都有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