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四章 激活

    第七百七十四章 激活 (第2/3页)

是再少,他们也会觉得多的,而他们说得也肯定有道理,是很难争出一个对错来。

    商人若是参与进来,就不是对错,而是双方利益之争,这反而能够找出一个让双方都得利的结果来。

    而且,来商人参与进来,也能够让税币得到更多人的信任,只要商人认,其他人都会认的。”

    赵顼稍稍点了下头。

    厢房内。

    “抱歉,下官来晚了。”

    入得房内,薛向向王安石拱手道。

    王安石问道:“你干什么去了?”

    薛向道:“方才相国寺的方丈找突然下官商谈解库铺的事。”

    王安石道:“解库铺?”

    薛向点点头道:“相国寺认为钱币一事,事关重大,若是朝廷只与马家合作,将来可能会受制于马家,相国寺希望能够直接与朝廷合作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又补充道:“随着税务司和新税法的出现,这寺庙的日子都不好过,他们难以再帮助那些权贵隐匿田地,现在都在寻找新的出路。

    而相国寺在熙州,就与王韶、买家合作的非常顺利,并且也累积了大量的财富,这让他们尝到甜头,所以相国寺此番应该是下定决心要跟朝廷做这纸币的买卖。”

    王安石不屑一笑:“他们下定决心有什么用?”

    可说着,他见薛向沉默不语,“怎么?你认为该与他们合作吗?”

    薛向点点头道:“我们不能只与马家合作,倒不是说忌惮他们马家,而是与越多的权贵、财主合作,这税币才能够长久下去,相国寺实力雄厚,不但有足够铜币,而且与朝中诸多权贵都有密切地往来,如果能够将他们都给拉进来,他们自然也会相信税币,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税币。

    再来就是,我研究过河中府的马家解库铺,基于相公的青苗法,百姓可以将盐钞存入他们解库铺,他们拿着钱又借给别人,收取利息。

    在最初的时候,其实马家解库铺并没有多少本钱,存入的钱币,只是存在他们的账目上,而不是金库里面,换而言之,就是一张税币,可以具有两份价值。

    我们也应该效仿河中府,成立多个解库铺,然后与相公新政全部联系在一起。”

    王安石点点头,“关于河中府的成功,我也一直在研究,这的确可行,但是能不能撇开商人,朝廷自己来干。”

    “我认为不能。”

    薛向摇摇头。

    王安石道: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薛向道:“因为商人是接触钱币最多的人群,他们要不参与,他们就不会信任,他们不信任,百姓就更不会信任。”

    王安石稍稍点头,“但是与他们合作,可也得万分小心,这些虫豸可是不会害怕朝廷的。”

    相国寺那群人,可不是陈懋迁那种普通富商,也是属于统治阶级。

    薛向道:“但是他们现在害怕公检法。”

    属实闭环了!

    这场听证会下来,商人们是立刻采取行动,调高商品价格,有些极端的直接关门歇业,等到结果出来后再说,这压力就来到了立法会。

    之前百姓确实渴望朝廷发行税币,但是看完听证会后,他们又希望立法会先出台法案,捍卫他们的权益,然后再发行税币。

    而三司方面,也需要筹备,发行税币可不是说站在城墙上,将税币往坊间撒,就算是完成任务。

    要知道三司已经没了财政大权,薛向一定要强化货币权,否则的话,这三司就真的成为一个看仓库的了。

    他也在积极与相国寺、马家、慈善基金会这几个大金库商量,各方该如何合作。

    好在有河中府这个样本在。

    合作起来也不是很麻烦。

    而且这里面的合作不但涉及到税币,还包括新政内的一些金融政策。

    在他们如火如荼的进行时,立法会也都在积极讨论,范纯仁、苏轼至今未有回京东东路,其实也是在等这个结果。

    可是经过数日的讨论,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结果。

    因为这确实不是他们擅长的。

    平时口若悬河的司马光、苏轼,这回也是彻底焉了,这论来论去,自己都不知道在论什么。

    哪怕是他们是在公检法的基础上讨论,也就是说他们相信公检法可以去制止,但问题是怎么去设计这个规则。

    因为根据薛向说法,发行税币的多少是波动的,怎么设计这条底线。

    富弼也是将京城一些司法官员都请来想办法,其中也包括许遵和张斐这对翁婿。

    一番激烈的辩论之后,众人是口干舌燥。

    司马光突然看向一旁的张斐,“张三。”

    张斐下意识直起腰板道:“什么事?”

    司马光问道:“你这回似乎没有多少见解?”

    他这一问,大家都目光都看过来。

    张斐愣了下,又故作一番犹豫后,才道:“我倒是有一个想法,但可能有些大胆。”

    富弼立刻道:“你先说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税币是多是少,其实我们这些人是很难感觉得到,真正影响到的是那些商人,商人在这方面比我们都敏感。这术有专攻,那为什么我们不求助商人。”

    苏轼好奇道:“如何求助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很简单,如果朝廷要发行税币的话,由立法会来主持,然后将各行各会大富商都请来,他们都答应,那就给过,要不答应的话就不给过,反正使用税币最多的也是他们,我们立法会没有必要当恶人,也没有必要承担这责任。”

    司马光吓得一惊,道:“这国家大事,让商人来决定?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这是国家大事,但商人要是不收这税币,税币发得也没有意义,反而会坏事,为什么不先大家商量好。

    况且,是立法会召集商人来探讨,是否允许的权力,是在于立法会,而不是在商人手里,只不过是立法会规定让商人来参与决定。”

    苏轼眼中一亮,“这主意还真是不错。”

    富弼点点头,又道:“主意是不错,但是施行起来,可能会很麻烦,如果是一个州县,那倒是可以这么做,但是三司使的意思,迟早是要全国发行税币,难不成每一回发行税币,都将全国的商人都给请来?还有,这人多嘴杂,各自利益又不相同,这何时才能够探讨出一个结果来。”

    张斐耸耸肩,云淡风轻道:“这很简单,规定三年发一次税币,同时规定多少人赞成,就给通过。”

    富弼不禁微微皱眉。

    许遵见罢,立刻沉眉训道:“张三,富公问你话,你就不能严肃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