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见故人

    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见故人 (第2/3页)

实也帮了我们不少忙。”

    张斐好奇道:“灾荒帮了你们的忙?”

    程颐点点头道:“那场灾荒导致许多百姓都得出村乞讨,正好当时朝廷又决定以工代赈,使得百姓们都集中在一起,而他们出得乡村,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公检法,而公检法才能快速深得人心,后又经口口相传,如今是越来越多百姓信任公检法。”

    张斐点点头,“原来是这么回事。”

    程颐又道:“当然,最为主要的还是张检控的法制之法,否则的话,再多的皇家警察,也都无济于事。因为法制之法是捍卫所有人的正当权益,无论是地主,还是百姓,我以为这才是公检法能够成功的真正原因。”

    “过奖!”

    张斐又问道:“如今这河北的赈灾情况如何?”

    程颐点点头道:“还算不错,这其中功劳,七成都得归吕尚书,他首先是释放出大量官田来,与一些受灾的百姓的地契进行交换,让他们可以继续种田,等于是将这损失转移到官府。

    但后来我才知道,他之所以要置换那些田地,主要是采取水利学府的建议,在河道边种植树木,巩固河道。

    他们现在那边河道旁大量种植桑树林,兴造丝庄,所得绢丝又可与北人贸易。

    他还招了不少人发展军备,河北地区的军器监扩大了不止十倍,不管是皇家警察,还是禁军士兵的军备都得到改善。”

    这其实是很有魄力,一般官员可不敢直接将官田拿出来去交换百姓受灾的田地。

    难怪辽国最近比较紧张,肯定也是侦查到,吕惠卿在大名府大规模兴造武器。张斐又问道:“那不知程庭长认为,公检法还需要那些改善?”

    “原本最缺的就是这部《临时法》。如今有了,目前最缺的就是检控官,其实庭长的人选倒是好安排,关键还是检控官,许多才华横溢、正直清廉的官员都无法胜任,因为这里面是有着很多的技巧,可能也就苏家兄弟那种人才才能够立刻胜任。”程颐回答道。

    张斐又道:“京城已经在加紧训练检控官,这还需要时日,不过我在来的时候,发现很多庭长在没有检察员的情况下,也表现的非常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但少一环总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,而且庭长若是心术不正,那可就难办了。还有就是.。”程颐突然瞧了眼曹栋栋,“曹警司,你莫要怪我直接。”

    曹栋栋错愕道:“这与我有何关系?”

    程颐道:“虽然公检法的成功,是基于皇家警察,但目前最大的隐患,也是皇家警察的队伍过于庞大,长久下去,皇庭和检察院只怕难以制衡警署。”

    曹栋栋听罢,当即道:“程庭长,你别怪本警司直接,我们皇家警察天天为你们跑来跑去,你却天天想着防着我们,你们文人可真是如传言一般小心眼。”

    程颐只是微微一笑,不与之争论。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程庭长勿怪,他最近也比较窝火,因为御史台要建一个监法司,专门来监督公检法。”

    程颐喜道:“是吗?”

    张斐点点头,又道:“而且皇家警察里面也是会细分的,如警署内部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,是直接隶属兵部,一般警长是指挥不动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.!”

    瞧了眼曹栋栋,程颐终究是没有将那“好”字说出口。

    只能说宋朝的祖宗之法,是深入骨髓,这些文人,总是想着怎么去制衡,使得权力达到平衡。

    程颐就很担忧,几万皇家警察,他们要是为非作歹,我们皇庭能降得住他们吗?

    在皇庭吃过一顿便饭后,程颐又带着张斐去打水利学府,曹栋栋没有跟着去,他跑去警署那边指导工作去了。

    只见这水利学府里面得年轻学子比国子监都还要多。

    “想不到这水利学府发展的这么好?”

    张斐不禁惊讶道。

    程颐道:“这里多半都是河北子弟。”

    张斐不明所以地看着程颐。

    程颐叹道:“这河北一直饱受水患,导致这里的百姓做梦都想解决家乡水患,听到朝廷要在这里建设水利学府,专门治理水患,这些河北学子就纷纷赶来这里,希望能够出一份力,如今这学府已经达到上千人之多。”

    张斐问道:“那财政压力不是很大?”

    程颐道:“有不少士绅、财主支助,基本上已经不需要朝廷出钱。当然,这也是大家看到,这水利学府是认真在帮助河北治理水患,而不是为求政绩,不惜民力。”

    张斐稍稍点头。

    这古人对于家乡的情怀,其实时远胜于国家和君主的忠诚,而河北这些年真是被水患折腾的,是要胜过当年辽军南下,所以河北百姓都期待能够解决这些问题。

    “张三!”

    忽听得一声喊。

    寻声望去,但见吕惠卿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吕尚书。”

    张斐拱手一礼。

    吕惠卿笑道:“我方才还在想,你什么时候到,不曾想,你这都已经来了。”

    张斐笑道:“我也刚到一会儿。”

    吕惠卿又瞟了眼旁边的程颐,“程庭长也在。”

    程颐微微拱手,道:“你们先聊,我先失陪了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他微微颔首,然后便离开了。

    张斐疑惑地看着吕惠卿。

    吕惠卿冷冷道:“此人道貌岸然,乃伪君子也。”

    张斐道:“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吕惠卿道:“自从他来到大名府担任庭长后,便大肆举荐他们洛人来这里担任公检法的官员,如今河北地区,各县庭长,十之七八都是他们洛党中人。这不是结党营私是什么。

    更可恶的是,他为求收买人心,不惜与那些富户勾结,暗中抹黑恩师的新政,又表示公检法能够捍卫他们的利息,以此来获得那些富户的支持,幸亏我在这里,否则的话,哼.恩师只怕是声誉不保啊!”

    张斐只是笑道:“但是程庭长方才可是吕尚书赞不绝口。”

    吕惠卿却毫不领情,哼道:“他当然这么说,当初他来到大名府,直接借用你的判例,将百姓的债务变成分期还,这引得当地地主非常不满,导致大名府一度没有人借钱。

    许多百姓立刻面临危机,还是我开放粮仓,以青苗法之名借钱给百姓,才让百姓度过难关。可是当债务到期时,百姓若还不上,这厮却还给予百姓更长的还款期,其实许多百姓并不是还不上,但他却也让百姓每月还一点,还说朝廷不应以盈利为主。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。”

    张斐听罢,很是好奇道:“这吕尚书能忍?”

    “我。”

    吕惠卿道:“去屋里说吧。”

    来到屋内,吕惠卿坐了下来,“我之所以忍下这口恶气,也是为大局着想。”

    张斐表示理解地点点头道:“看来吕尚书在这里过得是如履薄冰啊!”

    吕惠卿点头道:“当初我就几度建议恩师,别将河北治水纳入新政,可惜恩师没有听从我的劝告,我在这里跟程颐闹起来,就怕会有人将河北之乱归于新政。”

    熙宁党争时,他可是冲在前面第一人,他就是认为一定要斗争下去,才能够收拢人心,掌握实权。

    他能忍程颐?

    但他没有办法,他是来擦屁股的,所以他在河北真的是兢兢业业,同时也在想方设法,将治水跟他们新党撇清关系。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