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五章 点燃恒星

    第六百四十五章 点燃恒星 (第2/3页)

球来说,损伤程度还不如真核文明建造者拆除南北极结构时,意外失误造成的损失大。

    血继网罗们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判断,结果就需要大筒木一族付出惨痛的代价。

    大筒木们想的是,就算舰队挡不住,他们也能在广阔无比的戴森球上战胜敌人,这是实战证明了的。

    而且敌人的戴森球很难靠近,但他们想要夺回第一座戴森球,就必须主动接近到一定距离。

    大筒木们就能从一座戴森球直接穿梭到另一座中,甚至一举占领

    怎么也没有想到,真核文明从一开始就没有

    戴森球的结构太复杂了,又被大筒木一族控制了很久,真核文明在这里作战就要近距离面对大筒木一族的族人和傀儡。

    十八任战斗者首领阵亡的现实告诉真核文明,他们在复杂环境中打不过大筒木一族,双方在近距离战斗中,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。

    舰队战能够打赢,但夺回戴森球却做不到。

    而戴森球的规模太大了,就算是另一座戴森球前来攻击,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摧毁的。

    于是真的文明从一开始就决定,用生命铺出一条道路,将战斗者送上最早失守的戴森球。

    用激发太阳爆发超新星的方式,彻底炸掉整个戴森球,用这种极端的方式,达成无法夺回就彻底摧毁的目的。

    为了达成这个战役目的,真核文明向每一位参战的战斗者都授予了特权,让他们掌握了点燃恒星的权力。

    这其实是一次战略上的冒险行动。

    因为真核文明已经发现,大筒木一族不仅能够熟练的穿梭空间,还精通催眠等神奇手段,善于从人心中挖出秘密。

    如此大规模的授权,战役解说胡,点燃恒星的方法必然被大筒木一族掌握,也就是说如果此次战役失败,就再也没有机会赢得战争。

    因为第一座戴森球在两年的时间中,已经自然的漂移了六十亿公里,不在空间狭道的可视范围内。

    真核文明用于攻击的第三戴森球只有在离开狭道,才能看到并攻击到自己的目标。

    而这个距离对于大筒木一族来说就足够近了,他们能够在两座戴森球之间反复跳跃,真核文明弄不好就会再次丢失戴森球。

    要是出现这种最糟糕的情况,真核文明就只剩下一座戴森球,毫无疑问是输掉了战争。

    所以,这一次只能依靠舰队突击,不惜牺牲,直接摧毁敌人的立足点,这才能突出空间狭道,重新回到广阔宇宙空间。

    大筒木一族没有人想到,他们借助六座大筒木行星的火力掩护,在真核文明舰队突击阵型中自由的穿梭,轻松的猎杀指挥者,摧毁战舰。

    轻松而愉快的收割迷花了大筒木们的眼睛,没有人注意到真核文明舰队不计损失的突击。

    最后,真核文明战斗者首领,在战场上临战接任的第十九任首领,成功的突破,登上了最早被占领的戴森球。

    这位同样装备了巨型蜈蚣躯壳的战斗者,轻车熟路的找到了戴森球的主控中心,没有丝毫犹豫就执行了点燃恒星的操作。

    在这个直径约为两亿公里的戴森球中,除了直接吸收太阳能的设施,还建设了数以百万计的氢和氦的聚合熔炉。

    恒星释放出来的这两种元素被收集后,通过分子膜过滤分离后,按照类型输送到各自的熔炉中,通过聚变反应产生第二波能量。

    氢氦聚合熔炉生产的能量,大部分用于维护强磁力场,维护戴森球的主体结构稳定。

    也有一部分被储存起来,作为反辐射防护罩的储备能量,随时应对来自恒星的灾难。

    而这些储备起来的能量,不仅能够用来应对恒星风暴,也能用来点燃恒星,引发超出稳定期最大的恒星风暴。

    其实这并不是特意设计和制造的,而是在戴森球建好之后,按照这颗恒星的自然灾害爆发,不断调整相关反辐射防护罩的位置和分布,形成了最恰当的灾难防御体系。

    但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,真核文明的研究者无意中发现,按照最佳防御方式分布的能量储存装置,恰好也是引爆恒星的对应节点。

    只要同时将这些装置,垂直于恒星表面的角度投送进入恒星,进入对流层的底部,同时引爆的话,就能掀起狂暴的恒星风暴。

    这有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