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一章 勇冠三军常遇春!万里长城徐天德!

    第一百零一章 勇冠三军常遇春!万里长城徐天德! (第1/3页)

    大明帝国,应天城。

    宫城,御书房。

    为了商讨与元朝进行决战,驱除鞑虏、恢复中原的大事,老朱同志也是召集了大明帝国的重臣前来此处聚集。

    其本人坐在主位之上,身后站着的是锦衣卫指挥使剑圣长虹,以及四皇子朱棣。

    左手边站着的,乃是擅长军事的将领——徐达、常遇春、汤和。

    右手边站着的,乃是擅长内政、谋略的文臣们——李善长、刘伯温、汪广洋。

    关系到大明帝国未来的国运,这一场战争绝不能够输,一旦失败了,那大明的主力也会损失惨重,最起码在十年之内,再无北伐的实力,甚至有可能被元朝反攻,从而丢失不少已经到手的国土。

    这些刚刚加官进爵的文臣武将们。

    他们的高官厚禄、荣华富贵,可都是与大明帝国绑在一起的,所以自然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老朱同志,争取将这一场战争圆满的结束。

    “报——”

    “禀报陛下,太子殿下和秦国公(朱文正被册封的爵位)已经在外面等候多时了。”

    作为被改变的历史一环。

    朱文正的功绩,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明帝国的开国公爵,赐号‘秦’,所以称之为秦国公。

    这个赐号,在几名国公之中,也可以算是名列前茅的级别了。

    一方面是为了彰显朱文正的赫赫功绩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朱文正是老朱同志的侄子,所以对自家人稍微关照了那么一点点。

    因为朱文正现在还年轻,才刚刚三十出头的年龄,所以老朱同志估计也琢磨着,将这么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,留给自家儿子朱标用,最起码不会陷入到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。

    “宣。”

    “哒哒哒——”

    太子朱标和朱文正二人,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御书房。

    看着几位朝廷重臣,全部位列于此。

    两人的神色也不由的严肃了起来,似乎是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,两人分别入列。

    朱文正直接走向了左手边,而太子朱标则是站在了自家老爹的身旁,拱手而立。

    “行了,既然人都到齐了,那咱也就不磨叽了。”

    “此次召集诸位前来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为了一件事情——”

    “干他娘的元朝!把他们彻底赶回草原去!我汉人的疆土,自当由我汉人来统治,自宋朝以来,北方地区长时间不处于我们汉人的掌控范围之内,而我朱元璋就要成为反攻北方成功的第一人!”

    “”

    身边的人,都是自己的心腹。

    不像是在朝堂之上,有很多文臣武将,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。

    所以。

    老朱同志此刻也是随性而为,直接猛地一拍桌子。

    当即宣布了自己的战略目标!

    他手下的军队,这些年来南征北战,不知道打了多少场战争,几乎都没有什么时间好好休整,先是以红巾军的身份对付元军,然后再是接连讨伐陈友谅、张士诚这种实力雄厚的对手。

    然而,现在天下仍旧尚未平定,所以老朱同志只有让手下的兄弟们再辛苦一点了。

    唯有打赢了这场决战。

    才能够彻底奠定大明帝国占据优势的主动权。

    要不然的话,只要元军主力尚且存在一日,那么老朱同志就一日不得安宁,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发动反攻,爆发出一场惨烈的大战!

    与其让对手掌握这个主动权,倒不如由自己来主动出击的好。

    老朱同志看向了自己的好兄弟徐达,说道:“天德啊,你这刚回来,就又要让你备军出征了,还真是辛苦你了。”

    如今被封为魏国公、右丞相的徐达,也是双手抱拳,说道:“此乃为将者的职责所在,不辛苦。”

    性格火爆的常遇春,更是一脸兴奋的样子:“还请陛下放心,只要有我和天德老哥在,区区元朝不在话下,保管在今年年底之前,将那元朝皇帝的狗头给扭下来,拿来给您当尿壶!”

    老朱同志笑骂道:“伯仁,你可别膈应人啊,谁要那元朝狗皇帝的脑袋当尿壶了,咱倒是不怕什么,但是吓到皇后可就不行了啊。”

    常遇春恍然大悟,改口道:“行,那我把元朝皇帝的狗头改成蹴鞠,让皇子们轮流踢着玩,男人总不能被这点小场面就吓到了,要勇猛一些,日后才能够保家卫国嘛。”

    老朱同志哭笑不得的说道:“好你个常遇春,还真是跟人家脑袋杠上了啊。”

    这仗还没有开始打呢。

    常遇春就已经开始惦记着,那元朝皇帝的脑袋了。

    不是拿来当尿壶,就是拿来当蹴鞠。

    如果让那元朝皇帝知道常遇春那些蠢蠢欲动的想法,估计也会一阵无语,搞得自己挖了他祖坟一样,要不要这么凶残啊,往往两军交战俘虏敌方老大,就算是对方不投降,也是给对方好好安葬下去,安抚敌军军心。

    换到常遇春这里倒好,不仅没打算安抚那帮元朝鞑子的军心,甚至还打算好好刺激一下他们。

    反正。

    非我族者,其心必异!

    他们要是喜欢闹事情,常遇春正好名正言顺的把他们都收拾了。

    太子朱标似乎也有点无奈,他对于蹴鞠不怎么感兴趣,对于踢别人的脑袋更不感兴趣,倒也不是他害怕见血,因为就算将人拦腰斩断,那种极其血腥的场面,他似乎都没有太多的反应,更别提经过处理后的蹴鞠了。

    相反。

    小朱棣这个闹事鬼,则是非常感兴趣的样子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他都听父皇和大哥说,那元朝的皇帝有多么多么坏,早就想修理他一顿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一直苦于没有机会。

    要是能够将那元朝狗皇帝的脑袋,当做蹴鞠来踢,倒也是可以泄愤一番,反正小朱棣也不怕那种东西,就是不知道二哥、三个,以及自己的几个弟弟怕不怕了。

    好战分子常遇春请战道:“此次讨伐元朝,还请陛下派遣末将为先锋!”

    唯有战争。

    才能够让他们武将更多的建功立业!

    身为征战沙场的猛将,常遇春几乎是为战而生的,属于那种一天不打仗就浑身难受的类型,因为他除了打仗这项技能之外,也不知道还能够干什么了。

    或许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超高强度的南征北战,让这位大明历史上的第一猛将。

    年仅四十岁左右,便早早离世了。

    “哎——”

    “先不要这么着急,伯仁。”

    “此次我们可不是为了一城一地而出征,而是要一口气吞下元朝在中原地区、西北地区占据的所有疆土,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儿。”

    “”

    将某个好战分子安抚了下来,老朱同志看向众人,似乎打算听听大家的意见。

    一人计短,二人计长。

    在座的众人,几乎都是这个时代的巅峰人才。

    一起进行北伐问题的分析,找出更多的漏洞,并且及时进行填补,这样子才能够让这场战争的胜算变得更大一点,让损失变得更小一点,毕竟老朱同志未来的目标可是征服世界,这要是在与元朝的决战之中,伤亡惨重的话。

    这绝对会严重拖延他征服世界的步伐!

    常遇春第一个开口说道:“陛下,末将觉得,既然是我们率先发起攻击,那么最好就是趁着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,发起突袭作战,末将愿意率领一支铁骑长驱直入,直捣黄龙,攻下那元朝大都!”

    这个做法。

    就和当初三国时期,蜀国大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一般。

    胜在用兵之奇!

    风险极高的同时,收益也是非常高的。

    一旦失败,那身陷敌军重围的这支孤军,基本上就是凶多吉少,很难还有生存的空间。

    一旦成功,那就基本上可以奠定这场总决战的胜负了,直接擒获、斩杀敌军皇帝,对于元朝的士气无疑是沉重的打击,就算他们有名将可以勉强抢救一下,但那也需要时间才行。

    而老朱同志、徐达等人,肯定不会给对方这个机会。

    趁他病,要他命!

    在对方没有彻底恢复之前,彻底击溃敌军阵线,不断扩大己方的战果!

    然而。

    对于常遇春的这个提议。

    老朱同志摇了摇头,似乎并不想进行采纳。

    “不可!”

    “伯仁,你乃我大明上将,日后还有很多场硬仗需要你来打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冒险的事情,你不能去做。”

    “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的,咱大明可就要损失一名勇冠三军的无双猛将了。”

    “咱绝对不允许。”

    “”

    老朱同志果断的拒绝了。

    他并不想拿自己帝国的顶级将领,去搏一搏这种胜算,倒也不是觉得常遇春的提案不好。

    而是万一失败了,那不但无法收获任何的战果,还会平白赔进去一名三军上将和一支偏军,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,老朱同志宁可稳扎稳打的进行决战。

    伯仁为自己征战了这么多年的时间。

    几乎都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休息一番,老朱同志也是心生愧疚。

    荣华富贵还没有享受到。

    一天到晚都是南征北战的打仗。

    但是如今的大明帝国,又离不开常遇春这名勇战派的顶级猛将,所以只有屡屡派遣其上阵,老朱同志也只有希望这个老伙计好好活着,然后能够安享晚年,享受一下人生之乐了。

    这种想法。

    与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,也有着一些类似。

    因为关羽、张飞、黄忠、马超等五虎上将皆已离世,蜀国能征善战的将军寥寥无几,也就剩下年迈的赵云,以及中流砥柱的魏延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,那个时候蜀国的国力远弱于魏国。

    一旦子午谷奇谋出了差错。

    那么不仅蜀国上将魏延得死,就连那一支奇袭的军队,也是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。

    对于蜀国而言,这绝对是无法接受的惨重损失。

    “陛下——”

    “不必多说了,伯仁,咱不可能让你去冒这个险的,如果咱没有记错的话,你家长子今年才十六岁呢,万一你有一个三长两短的,你们常家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陛下,末将的长子如今也年龄不小了,就算我有一个三长两短的,只要陛下您照拂其一番,给常家保个富贵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咱不听!你自己的儿子,自己去照顾,咱可没有功夫给你照顾家属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