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四章 老朱同志的钓鱼执法!三元及第吴伯宗!

    第一百二十四章 老朱同志的钓鱼执法!三元及第吴伯宗! (第1/3页)

    “伯宗,虽然你这话说的是在理,可是正因为别人都买了,你却没买,到时候在这一点上吃了亏落了榜,那岂不是冤枉的很?”

    “你也说了,十年寒窗,难道就因为几百两银子,名落孙山?”

    那个笑嘻嘻的年轻人挑着眉头,表情有些别扭。

    被唤作伯宗的年轻人却是笑了起来:“你看看,你自己说出这话来,是不是都感觉到那里不对劲?”

    “你我十年寒窗苦读,为的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为的就是以身作则,给老百姓造福!”

    “倘若你我这官还没有当上,就已经与那些贪婪受贿之风同流合污,那咱们即便考上了,以后也只是贪官!是狗官!”

    “言庆,难道你忘了,明阳是怎么死的嘛?!”

    闻言,叫做言庆的年轻人身形一滞,神情迅速黯淡下来:“当然记得就是因为那些贪官污吏”

    “可是伯宗,我已经把钱交了”

    叫做伯宗的年轻人又恢复了淡淡笑容回道:“无碍,你家好歹还算得上宽裕,就当给自己买上一份保障。”

    “我家便不同了,这些钱,可是我爹娘劳碌一生所得,如果用在这上面,那就是脏了我爹娘的血汗钱。”

    “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!”

    “我吴伯宗,一定要靠自己的学识,金榜题名!”

    两个年轻人就这样一边走一边聊,全然没有注意到,在他们行走道路的一侧,两只再寻常不过的小老鼠,一直跟在他们左右。

    当天夜里。

    老朱同志的书房中。

    “好!好一个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!”

    “这个叫做吴伯宗的小子有如此志向,就值得嘉奖!”

    老朱同志坐在一条椅子上。,手中翻阅着锦衣卫最近呈送上来的情报,顿时龙颜大悦,这段时间尽是些糟心的事儿,许久未曾见到他这样畅怀一笑了。

    就连身为枕边人的马皇后。

    都感到一阵诧异。

    自家丈夫,可是很久没有这样子开心过了。

    然而就算打死吴伯宗和许言庆二人,他们也万万不会想到,不过是在路边的闲聊,居然也会一字不落,清清楚楚的传到大明帝国的皇帝耳中

    这便是指挥使同知,西鼠霸王·图奇的功劳了。

    即便是向来沉默寡言的剑圣长虹,都不禁开口说道:“的确,若是大明的每个官员都像这吴家小子,就算陛下什么都不做,相信大明也会是蒸蒸日上、欣欣向荣。”

    而说到吴伯宗,也是明朝时拥有真才实学的第一个科举状元。

    明朝从开始到结束。

    一共进行了90次科举,共有90名状元。

    即便是在这90名状元之中,吴伯宗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    吴伯宗,名祐,以字行,金溪人,是明朝第一个“三元及第”。

    什么叫做“三元及第”?

    在明朝的科举制度中,想要成为状元,分别需要通过院试、乡试、会试和殿试。

    其中第一级院试,由州县组织,通过合格之后,便成为“秀才”。

    下一级“乡试”,是类似于省级的考试,通过之后就成为“举人”。

    再高一级便是“会试”,属于国家级的考试,若是能够通过,才有资格进行殿试,成为三甲。

    一甲只有三人。

    称作“进士及第”,便是熟知的“状元”、“榜眼”和“探花”。

    二甲和三甲则是若干人。

    分别称作“赐进士出身”和“赐同进士出身”。

    吴伯宗的厉害之处,就是他在乡试、会试和殿试三项考试之中,都拿到了第一!

    乡试第一,称为“解元”;会试第一,叫做“会元”;而殿试第一,就是众所周知的“状元”。

    吴伯宗三试都是名列第一。

    是明朝的的第一个“三元及第”!

    如果仅仅是这样,只能证明吴伯宗读书读的好而已,难得的就是,吴伯宗称为状元之后,被洪武帝明太祖,也就是朱元璋亲制策问,赐冠带袍笏,授礼部员外郎。

    其后还参与会修《大明日历》及后妃功臣传,并且在胡惟庸当权时不肯被他招揽,斥责胡惟庸专横跋扈、不守法纪。

    出使安南,不辱使命;成为国子助教,进东宫为太子讲学

    吴伯宗一生成绩斐然,是大明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才。

    而吴伯宗以及后续一些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人才,都证明了,科举在明朝起到的重大作用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会为了科举考试,如此苦心积虑的原因。

    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:“为了这第一次的科举取士,咱可是把好多事情都搁置了,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吧”

    剑圣长虹应了一声:“陛下为了太子未来能够更好的接班,可谓是煞费苦心,天道酬勤,相信太子继位,大明会更好的。”

    其实谁做皇帝,做多久,跟剑圣长虹都没有半毛钱关系,只不过这些年来,看着朱元璋一路走来的艰辛已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