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6章 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(上架万字章节8/10)

    第076章 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(上架万字章节8/10) (第2/3页)

    “这人情我记下了,以后有事儿随时招呼。”

    江平安笑道:“咱哥儿俩,有什么好客气的?”

    “对了,你只要鸡?还需要别的吗?”

    “一次说完啊,你也知道,我在厂里的时间少,到时候你又可能找不到我。”

    冯主任沉吟道:“看你这路子广,老兄我也不客气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再帮我弄三十斤白面,六十个鸡蛋,三斤白糖。”

    江平安瞪了他一眼,没好气道:“你倒是真不客气!”

    “行吧,拿钱和票来,晚上送你家去!”

    这样的忙,以前他也没少帮。

    作为采购员,有这个路子,人情世故总是免不了。

    那会儿物资宽松的时候,他帮人忙,还不要票,最多价格上贵一些。

    现在物资紧缺,就必须要票了,要不然他不帮。

    像生孩子、过寿、嫁娶之类的事儿。

    一般人家都会准备很久,有的人甚至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。

    只要想寻摸这些东西,就会把钱和票提前存上。

    现在江平安有空间了,帮人家忙,就更轻松了。

    他要这些票,也是极有用的。

    粮票、肉票、布票都是硬通货。

    像上次他在梁老三那儿买的猪崽子,就是用的自己存的票。

    包括前几天去买蜜蜂,人家也只要钱和粮票。

    钱还好说,大不了借。

    票没有,遇到好东西了,就只能干瞪眼儿。

    冯主任掏出一把钱和票,数了些出来,递给江平安,笑呵呵道:

    “真要客气,我也不找你啊!”

    “这事辛苦你了,老哥会记在心里。”

    “以后你若有事儿,知会一声,我绝不推辞。”

    江平安接过钱和票,数了数,点头笑道:

    “放心,以后我有什么事找你,也不会客气。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下午快下班时。

    粮站那边公布了,明儿就可以过去支粮。

    轧钢厂这边也下了通知和广播,明儿放假一天。

    工人们喜笑颜开。

    虽说都知道惯例不会变。

    但只等消息公布出来后,人们才真正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现在物资太紧缺,谁知道会不会有变故?

    这个消息对江平安没什么影响。

    他在那边儿有熟人,早点儿晚点儿过去都可以。

    就是院儿里的人今夜怕是不会休息了。

    常常是在凌晨三、四点钟起来。

    急慌马乱地去粮站大门外排队等候,甚至更早过去。

    下班回到四合院儿。

    江平安把自行车提到家里放好。

    然后把本子从空间取出来,呢喃道:

    “阎埠贵家,十八块。”

    “欠姜老五家,六块。”

    这个月先还二十四块,今后的日子,还要继续省吃俭用。

    确认没错后,江平安把钱数清楚备好。

    又用网兜装好三十个鸡蛋,院儿里住着二十多户人。

    呆会儿每家给一个,还有多余的。

    最近花钱厉害,还不了钱,招呼还是要打的。

    迈步出门,直接来到阎埠贵家。

    “三大爷,你今儿回来的够早啊!我来还你那十八块钱了。”

    阎埠贵也是刚回来不一会儿,正坐着喝开水。

    他起身微笑道:“平安快坐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也是听说明儿可以支粮,就早回来会儿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你借的钱,如果手头紧的话,甭急着还。”

    “等以后宽裕些了再还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,听老易说,你要修缮房子?”

    “钱够不?不够还可以借你点儿。”

    江平安惊讶的看了他一眼,眉开眼笑道:

    “三大爷仁义,不过你也知道我的性子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四处借钱,讲究的是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今儿这钱必须还你,以后有需要再找你家借。”

    说着,就将十八块钱递过去,又取了个鸡蛋放在桌上。

    阎埠贵暗叹了口气,心道以后每月这白得的鸡蛋就没了。

    “行吧,以后差钱,二十块钱以内,只要你开口,一准儿借给你。”

    江平安笑吟吟道:“那我就先谢谢三大爷了!”

    阎埠贵拿着钱数了两遍,点头道:

    “没错,我这就给你取借条。”

    借条到手,江平安直接扔到火炉里烧掉,燃成灰尽后,就告辞离开了。

    “以后的鸡蛋没了……”阎埠贵满脸痛苦,喃喃自语。

    另一边,江平安前往姜老五家。

    把钱还上,借条烧掉,同样留下一个鸡蛋。

    “平安,记得下次差钱用,一定要跟我借啊!”

    “这孩子,怎么还钱就挑中我家了呢?哎……”

    两家人的钱都还上后,江平安取出笔记本,将他们的名字划掉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简单多了。

    院儿里除了贾家,江平安一一拜访,好言好语,并给一个鸡蛋当利息。

    鸡蛋五分钱一个,这个利息可不便宜。

    一圈儿下来,江平安又借了二十多块。

    笔记本上,又增添了浓厚的几笔。

    没办法,都愿意借给他。

    也不多借,少的两三块,多的十块左右。

    并叮嘱江平安还钱的时候别一次性还清了。

    分多次慢慢还,不着急用。

    快还清了的,也赶紧补几块,免得下个月没鸡蛋了。

    其中易中海家,江平安欠的最多。

    总共借了四百六十五块。

    马上又要借一百八买自行车,到时候就成六百四十五了。

    “对了,修房子不得几十块啊?”

    “还要多借五十五块,凑个整吧!”

    易中海工资高,每月99块,两口子花销不大,江平安算了一笔账。

    多的不说,按每个月平均存五十块钱计算,每年就能存六百。

    从建国后算起,现在有了十一年,就有六千六。

    这个数目只多不少,毕竟建国前他们家也是存了钱的。

    这些钱,江平安是打算想办法弄到手的。

    存钱干嘛?养老干嘛?要是死了钱没花完,不就亏了?

    所以江平安会找机会,改变易中海的消费观念。

    而神龙丹,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。

    易中海年轻时受过伤,生活就变差了。

    神龙丹应该可以提高他的生活质量,让他重新焕发青春。

    等易中海觉得又行了后,肯定想要自己的孩子,不得可劲折腾?

    到那时候,他的积蓄就会如流水般进入江平安的腰包。

    但江平安不会告诉易中海,神龙丹只是助兴药,而不能治愈不育之症。

    “则才你在聋老太太那儿说什么呢?”易中海好奇道。

    江平安扬眉道:“你都看到了?”

    “你们在那儿你推我搡的,能看不到吗?”易中海翻了个白眼道。

    江平安嘿嘿直笑,解释道:

    “我去还钱,钱没还,反倒又向她借了十块。”

    “你原先欠她多少?对了,你借那么多钱干嘛?”易中海疑惑道。

    江平安道:“原先欠她二十块,这下就欠她三十了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借的这些钱嘛,自然是为了出差做准备。”

    “穷家富路嘛,有备无患,去外边儿了,身上多备些钱总是好的。”

    易中海缓缓点头,起身去房里拿了借条出来。

    连同十八张大黑十,递给江平安。

    一百八是买自行车的钱,江平安之前就问好了价格的。

    江平安接过借条和钱后,摇头道:

    “不够,你再借我五十五,凑个整。”

    “我修房子,要请工人,买材料。”

    这事儿之前说好了的,易中海也没多问,又进屋拿了钱出来。

    “买材料需要用到的票证,你都弄到手了?”易中海疑惑道。

    江平安接过钱,数了数,点头道:

    “老早就跟街道办王主任打了招呼,请她帮忙弄,明儿就去她那儿看看。”

    易中海恍然道:“我说你小子为何胸有成竹呢!原来早就找好了路子啊?”

    “嘿嘿,这个路子可不是白得来的,帮王主任侄女儿买了几只鸡呢!”

    易中海好奇道:“她侄女儿又生了?”

    “嗯,这次生的又是个女娃子,听说婆家很不高兴。”江平安点头道。

    易中海郁闷道:“女娃子也好哇,都不是自己的娃?”

    “你老这么想,可人家却不这么想啊!”江平安瘪嘴道。

    说着,他指了指对面,继续道:

    “你看贾张氏,秦淮茹生小当前,逢人都说又要生个大胖小子。”

    “生小当后,见是个女娃子,就看秦淮茹左右不顺眼。”

    “连月子都不让她坐满,就赶她起来洗衣服做饭,打扫卫生。”

    “这可是咱们眼前活生生的例子呢!”

    易中海叹了口气,恍忽不定,摇头不语,也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    这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,人的悲欢并不相通。

    江平安见他心情不好,也不再多话。

    麻利的写好新的借条,给了易中海,就告辞离开了。

    回到家,江平安去隔壁借了火,把火生上,准备烧一锅开水。

    刚把锅放到灶上,何雨柱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傻柱,下次进来,记得敲门,这是基本的礼貌。”江平安严肃道。

    何雨柱笑了笑,点头道:“行,我下次来一定敲。”

    “找我有事儿?”江平安神色缓了缓,疑惑道。

    何雨柱搓着手,支支吾吾好一会儿,才道:

    “那啥,江平安,我想跟你打个商量。”

    江平安提了个小板凳递了过去,点头道:

    “如果你是找我借钱或让我还钱,甚至打雨水粮食的主意,就别跟开口了。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江平安一语中的。

    何雨柱来找他,还真是想把何雨水的那份儿口粮定量要回去。

    江平安怎么可能答应?

    他不但不答应,反而还要向何雨柱借五十块钱,说出差要用。

    何雨柱不答应,江平安就开玩笑说,明儿就出去传播谣言。

    说何雨柱跟隔壁胡同,那个五十多岁的周老太太有染。

    要搞坏他的名声,让他娶不到媳妇儿。

    何雨柱欲哭无泪,心不甘、情不愿的又借了五十给江平安。

    走的时候直骂娘,说今儿不该过来,自找没趣,简直亏大发了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小样,还想占我便宜。”

    待何雨柱走后,江平安哈哈大笑,乐不可支。

    笑过之后,江平安推车出门,把冯主任需要的东西送去。

    冯主任家并不远,半个小时后,江平安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这次除了赚了钱和票外,冯主任还送了他一条大生产香烟。

    三毛二一包,不好不差。

    人情归人情,帮了忙,该表示的也要表示,冯主任门儿清。

    当初江平安请他帮忙整易中海,也是请了他吃饭,还送了烟的。

    看了看时间,到了饭点儿,又可以吃肉了。

    红烧肉加白面馒头,喝胡辣汤,简直美滋滋。

    有空间就是不一样,做好的饭菜,出锅时是什么样,取出来还是什么样。

    就算如此,也要关着门,拉上窗帘,在房屋里间儿吃。

    一点儿味道也不让泄露出去。

    听着收音机,吃着好吃的,晚上还有秦淮茹过来伺候,日子甭说有多惬意了。

    吃饱喝足,天已黑尽。

    江平安把碗和盘子放在盆里,用开水烫了烫,端到水槽边儿,清洗干净。

    油水足就是这点儿不好,洗碗困难。

    洗刷完毕,回到家。

    江平安把盐水瓶和保温瓶里的水加满,又加了些水到锅里,继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