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2章 怡红院说书

    第562章 怡红院说书 (第2/3页)

旗,基本上也都是由亲王作为旗主统领旗下人马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原本这个鳌拜,应该就是皇帝最为亲信的心腹才对。可惜,如今的鳌拜权势滔天,以皇帝还年幼为借口,他继续把持着镶黄旗的军权,不愿意归还给皇帝。

    而如果皇帝不能够掌握这皇帝亲军,那么他根本就不能够正式的掌握朝廷的军国朝政。

    手上没有军马,说话也不灵光,对朝中大臣也不人有什么的威摄力。而他这个皇帝想要干点什么事儿,也都很难。

    所以,他私底下已经跟另外七旗旗主有密议,打算要除去鳌拜。

    另外七旗,也早对鳌拜把持朝政,威胁他们,铲除异己等等的行为感到不满了,他们也一样人人自危,担心鳌拜什么时候会盯上自己,要打击自己。

    就是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,皇帝已经跟另七旗旗主有了合作的基础。

    但是,鳌拜如今真的如日中天,手下爪牙众多,密探四布。

    他们也都担心会被鳌拜的密探知道他们密谋除去他的事。

    所以,在皇宫中,他们根本就不敢私底下跟皇帝密谋。

    这个时期,鳌拜对皇宫的掌控可以说是滴水不漏的。

    没有他的准许,除了像海大富这样一直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太监之外,就是朝中的大臣,也不能够私自和皇帝相会。

    这是鳌拜为了不让那些人有联合起来针对他,对付他的机会。

    如果被他的人看到朝中的大卧私下和皇帝商议什么事,那么鳌拜就会视为对自己的挑衅,是对自己的不服,或是想要密谋暗害自己。

    如盯,谁跟皇帝私下相会密议什么,他都会当作是有不可告人的阴谋,他马上就会对其人展开打击报复,甚至,巧借名目,直接致其人死亡。

    所以,不仅只是皇帝,就是朝中感受到了鳌拜对自己的威胁的朝中大臣、军将等等,也有了要铲除鳌拜的心思。

    如果就历史上来说,皇帝最终能够顺利铲除鳌拜,如果没有朝中的大臣们的支持,那也是不太可能做得到的。

    原因就是无故杀害朝中大将,尤其是掌握着朝廷权柄的辅政军机大臣,这必然会引起朝廷的混乱。到时候,就是皇帝的位置也都岌岌可危,没法顺利的完成皇权的交接。

    如果另外的七旗,趁朝中大乱时,起兵造反作乱,那么朝廷也就不是这样的朝廷,就没有后来的那么多事了。

    这个情况,也等于是三国时代。

    当时大汉的汉灵帝病逝后,何进大将军掌握了朝廷的权柄。

    就等于是现在的鳌拜差不多吧。

    可是,何进被杀了,那么朝廷就一下子混乱了起来,然后引来了跟鳌拜更加相似的更加凶残的董卓。大汉也终归不再是原来的大汉了,自此走向了灭亡。

    如今的大清情况也有一点相似。

    所以,皇帝以史为鉴,他肯定是先获得了朝中的那些大臣,尤其是掌握着兵马的另七旗亲王的支持,他才敢杀了鳌拜。

    这些也都是这个故事的一个背景。

    现在拍的,就是皇帝要跟另七旗旗主相商如何铲除鳌拜的事。

    当然,在电影中,不可能交待那么多事,也不太可能给观众们普及这些历史知识。

    可是,相信也一定会有人很清楚这个电影的背景的形势的。

    且现在是网络时代,观众们原本可能是不甚了解的,但随便用手机搜索一下,就会获得很多的资源信息。

    因此,黄柏在拍摄这些剧情的时候,要尽可能的借鉴历史的事件、发生时间等等。

    只有这样,也才会让电影显得更加的真实,且会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。

    观众在观看的时候,就会产生一种原来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那样的情况之下的。

    好了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接着下来又要如何去杀了鳌拜呢?

    还有,主角还没有出现呢。原来那部故事是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,且居然会这么奇妙,居然跟这些历史上的皇帝、大人物拉扯上了关系。

    那么,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的一个人呢?

    这些,也都是勾起观众的一些趣味性的地方。

    现在的武侠类别,真的不算太火,早前火的一波,也只是一下子推进了那么多优秀经典的武侠而已。

    而当这一波热度过了后,武侠又沦为平淡了。

    而像那《鹿鼎记》这样好看的武侠,自然也会常被人提起提及,也一直都会有没看过的人去观看。

    可毕竟观看的人还是较少的,所以,电影拍好,播出之后,估计到时进场去观看电影的观众,最少有一大部份人是没有看过原著的。

    所以,肯定会有人好奇,从而去考虑这部的一些切进历史的设定的微妙的地方,会有人去考虑这样合理不合理。

    现在电影中,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之下,引出了怡红院来。

    皇帝决定,为了避过鳌拜的耳目,他微服出宫,跟另七旗旗主相约在烟花柳巷之地的怡红院碰头会谈。

    没错,不是丽春院,而是怡红院。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