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品酒会【求追读】

    第十一章 品酒会【求追读】 (第1/3页)

    播州城,杨氏府邸。

    赵城穿着传统的老百姓服装,托着一瓶坛装的美酒,向着这辉煌的府邸而去。

    今夜,杨天临在府邸内召开盛大的品酒会,一方面想要播州酒文化更加浓厚,另一方面也是想向傅友德等朝廷大臣展示播州的美酒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他想要进一步打开茅台酒的市场。

    这茅台酒前几年才刚改名字,名气并不高,希望借此机会扩大影响力。

    有影响力,还怕茅台酒卖不出去?

    到时候扩大产能,或者说融合播州几十家酿酒作坊,打造播州茅台酒系列文化,想要多少富贵就要多少富贵,想享受怎样的繁华就享受怎样的繁华!

    关于经济文化这方面,在偌大的黔州,播州杨氏称第二,没人敢称第一。

    对于如何做宣传,如此卖酒,如何沟通朝廷大臣……

    这些事情,杨氏也是专业的。

    赵城顺着人流,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酒坛子,等走到门口“检票”时,才将一份关于品酒会的邀请贴递过去。

    这是华十三弄到的邀请贴,合法合规合程序,甚至事后还不容易查到邀请贴给了谁。

    当然,更不可能查到华十三头上,也不可能查到赵城身上。

    毕竟,为了这场品酒会,杨氏做了非常多准备,发了很多邀请贴,几乎播州附近有名有姓的人家都发了。

    甚至连隔壁长江边上的些许名酒家,也被邀请过来。

    人很多,排查是不现实的。

    赵城跟着侍女的指引,向着品酒会现场而去。

    这杨氏府邸说是一座小型城市也不为过,面积非常大,内部建筑物众多,散布着一些街道,宛若城镇。

    其实,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杨氏府邸也在不断扩建,内不仅居住着数百年繁衍下来的杨氏族人,还有家族招收的大量人才、心腹……

    以及培养的一些死忠!

    经过各种各样的原因,杨氏府邸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。

    宛若城中城,国中国!

    事实上,水溪的老宅也很大,但所处位置不太好,比较靠近乌撒那一边,后来投降元,又投降明,两朝皆在贵州城设治所,水溪部分势力也就搬移到了贵州城。

    而在老宅那面,占地面积并不比杨氏少多少。

    甚至,更多,更辉煌!

    老宅那面曾经还是王宫!

    罗甸国是真实存在的,水溪领袖一脉,其实就是罗甸国主一脉。

    但这个国度,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如今只有水溪,而无罗甸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品酒会已经开始,人很多,还挺热闹。

    播州城,各大酒坊都有代表队伍参加,带来了不少名酒好酒。

    大腹便便的富商们在交流,彼此沟通促进感情,身后则多多少少跟着些许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美女,穿着算不上华丽,但很艳丽,双手还有托盘,上面则是各家准备的佳酿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还有不少个体户,或者小资户,组成了这品酒会的主要参加者。

    各方的人凑在一起,就形成如今热闹的场面。

    像赵城这般独自一人的,也有一些,毕竟也有不少私人酿造的酒被带来参会。

    酿酒,这在古代可是大事。

    正常情况来说,寻常人是不能酿酒的,普通老百姓更不可以。

    私人酿酒,犯法的,会被杀头!

    古代酿酒也需要许可,与挖矿、制盐、冶铁等都是需要官府认定。

    但不同时期的管理不一样,处罚力度也不同。

    如今洪武立国十三年,很多地方管得松散,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。

    或者说,关于酿酒、冶铁等,如今的大明朝廷想管,想要一下子控制全国的盐铁等物,那也是不可能的事。

    摊子太大了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
    只能一点一点的加强管理!

    而且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

    这里是黔州,对于中原帝国来说,这里自古就是流放地。

    中原帝国几乎很少会管流放地的事情,基本都将权力下放给了当地的豪强势力。

    播州以酒闻名,对酿酒方面就比较宽松。

    哪怕是私人酿酒,一般情况也不会有事。

    这也是赵城参加这场品酒会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毕竟,私人酿酒没有事,那他就能光明正大的混进来。

    赵城在府邸里逛了良久,大致对这品酒会有了些许了解。

    说什么品酒会,其实没这么高大上,主要被分成了两部分。

    一部分是上流社会成员组成的盛会,另一部分则是由赵城这样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