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七章 糜旸自去 (啊!追读呀!票票呀!)

    第六十七章 糜旸自去 (啊!追读呀!票票呀!) (第2/3页)

一个很重要的作用,那就是探路。

    逢山建桥,遇水搭桥,这也是先锋军的一个重要作用。

    若将敌方的先锋军打掉了,吕蒙估计就会等到大军全都集结完毕,再持重前行。

    听完糜旸的这个理由,于禁沉默。

    若是二十年前,尚且年轻的他也会和糜旸与关平一般,充满锐气的想主动出击。

    但现在老将迟暮,他变得越来越保守了。

    见于禁沉默,糜旸当即下令城中将校前去召集各部士卒到校场中。

    糜旸的这个命令一出,在场诸将校都知道糜旸这是下定决心要主动出击了。

    关平大喜,这是糜旸第一次赞同他的看法。

    他急忙跟在诸将校身后,一起去召集士卒了。

    而于禁因为手下无一兵一卒,所以就留在了议事厅中。

    在诸将校都走后,于禁问糜旸道,“战场凶险,主簿有万全必胜之策吗?”

    方才糜旸所说的那些理由,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,那就是他要取胜。

    若没有这个基础,那么一切都是枉谈。

    而于禁特地等到众人都走了,才这么问糜旸,便是为了私下再提醒一次。

    听到于禁这么问之后,糜旸反问于禁道,“左将军在曹操麾下多年,纵使是以兵法闻名于世的曹操,他每次征战前可有万全必胜之策?”

    糜旸的话,让于禁语噎。

    也不是没有,赤壁之战算不算。

    但想到赤壁之战最后的结果,于禁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表示否定。

    “吾虽未独立掌军过,但吾也知道,兵家之事,全无万全二字。”

    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。

    当初汉中王孤军深入定军山,于兵法而言乃是大忌,但最后是他成功拿下了汉中,从此威震天下。”

    “吾不敢与汉中王比拟,但亦从那事中受到启发。

    兵争之事,若有可行之处,当可行之。”

    “今孙桓轻敌,我军有获胜之理,何不尝试?”

    若是此番是吕蒙亲自来,以他的老练,将不会给糜旸任何可趁之机。

    那样糜旸纵使有什么必击之理,也会想着稳妥为上。

    况且糜旸也不是贪生怕死之徒。

    “若我想万全,当日在江陵城中时,我大可一路游山玩水西还,不管荆州死活。

    于成都中,我依然是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