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一章 恪之心思 邓芝威胁

    第一百七十一章 恪之心思 邓芝威胁 (第2/3页)

情况之下,那孙登将来很可能会是江东的「太子。」

    所以他若是在孙登在荆州举目无亲、无依无靠的时候,成为孙登可以依靠信赖的心腹。

    那么来日一旦孙登回到江东继承大位,那他诸葛恪的地位不就可以立即水涨船高吗?

    最后就是如他叔父一般成为江东的第一重臣,亦不是不可能。

    而且诸葛恪自视甚高,在此番同行的顾谭、张休、陈表三人中,他瞧得上的一个都没有。

    ….

    他既然已经被孙权安排成为孙登的四友之一,那么他要么不做,要么就要做四友之首。

    方才他问孙登有没有受到欺辱,除了关心孙登之外,还为的是最后引出他诸葛恪在顾谭几人中,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——他与糜旸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。

    有这种优势在,才能让孙登更为信赖自己,从而让自己真正成为孙登四友之首。

    至于诸葛瑾之所以不攀他叔父诸葛亮的关系,乃是因为诸葛亮远在蜀中。

    孙登日后要长期待在荆州,相比于远在千里之外的诸葛亮,最近声名鹊起,将来极有可能会留镇荆州的糜旸,才是诸葛恪的目的所在。

    至于糜旸会不会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,给他几分薄面,诸葛恪认为这点问题不大。

    诸葛亮虽与诸葛瑾兄弟两人,分隔一东一西有数千里之遥,并且各为其主。

    但他们的兄弟情义却十分深厚,兄弟之间时常有书信交流。

    在几年前诸葛亮就曾写信跟诸葛瑾言过,糜旸跟在他身边学习政务一事。

    那时在信中诸葛亮就曾夸赞过糜旸有仁孝之风,能被诸葛亮这么夸赞的糜旸,想来这师徒二人之间感情应当不错。

    而孙登在听到诸葛恪胸有成竹的话语之后,他脸上的惧怕之色果然消散了不少。

    孙登有谦让之风,他从不因为自

    己的身份而自傲。

    因此在听到诸葛恪的保证后,为了以示感谢,孙登主动对着诸葛恪微微行了一礼言道:

    「以后在荆州,就有劳恪兄维护了。」

    诸葛恪虽自视甚高,但现在他还没发展到如历史上那般眼高于顶的程度。

    所以面对着孙登的这一礼,他也马上屈身躲避,不敢承受。

    而顾谭等几人看着诸葛恪那出尽风头的样子,脸上都有几分不喜。

    同是年轻人,谁会喜欢风头都被诸葛恪抢走。

    孙权本意是想让诸葛恪等四人,同心协力匡助孙登。

    但想来四人中有着诸葛恪的存在,以后孙登在荆州的日子,是否好过还不一定呢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在百里之外的永安城中,把孙登送走的孙权这几日茶饭不思,精神颇为萎靡。

    因为思念孙登加上出于对孙登的愧疚,孙权这几日的情绪很糟糕。

    身为江东之主的孙权,当然不会只让自己感受到悲苦之情。

    这几日以来,孙权的脾气很暴躁,身边近侍稍有不如孙权意者,大多都被孙权杖毙。

    因为孙权反复无常的暴脾气,近几日中永安城中到处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情绪。

    就在孙权无法发泄心中的坏情绪之时,他收到了刘备的一封来信。

    刘备在信中提及,过几日他会派尚书邓芝前来永安与他正式签订盟约。

    之前孙权虽然将长沙、桂阳二郡以及孙登都交了出去,但他并没有正式与刘备签订盟约。

    ….

    要正式签订盟约一事,不是孙权不知道。

    只是他内心中还没有打算,彻底与北方断绝友好。

    所以对于是否签订书面性的盟约,他还一直犹疑不决。

    如今他见刘备主动提起此事,心中更为烦闷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的他,并不敢拒绝刘备派遣使者前来一事。

    孙权只能寄希望于刘备的使者邓芝,是个好湖弄的人。

    在孙权收到刘备的来信三日之后,邓芝在一队汉军的护卫下,来到永安城中。

    邓芝,字伯苗,义阳郡新野县人。乃东汉名将邓禹之后。

    邓芝在建安初年为躲避战乱而入蜀定居,但那时邓芝名声不显,无人了解起用他。

    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,邓芝请他给自己相面,张裕对邓芝说:「你年过七十,会位至大将,并封侯。」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