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四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

    第一百七十四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 (第2/3页)

经常互相争胜攻击,忿争毁谤,声色俱厉。

    两人之间书籍从不互通有无,有时还寻衅厮打,以此震慑对方。

    正如刘备所评价的那般:许慈虽博涉多闻,然德业不佳,仅为一时之学士。

    许慈的为人刘备知道,诸葛亮也知道。

    听到许慈的话后,诸葛亮的眼睛逐渐睁开,而后诸葛亮看向了许慈。

    诸葛亮的目光虽温和,但他的那双眸子深沉如水,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下,许慈一时间竟感到有些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许慈感觉好像自己心底间的所有秘密,都被看穿了一般。

    诸葛亮看向许慈后,他言道:

    「仲直今日身体抱恙,故而未曾前来。」

    听到诸葛亮的话,许慈的脸上浮现焦急之色。

    他以为诸葛亮被蒙蔽了。

    许慈接着对诸葛亮言道:「前几日,周群还经常出现在各大宴席之间,高谈阔论,丝毫不显病态。」

    「大王王驾回归的日期,将军数日前就曾宣谕百官过。」

    「周群早不病,晚不病,偏偏在今日告病,将军难道不觉得疑惑吗?」

    「我料彼定是因为上次之事,而对大王心怀怨怼,故而今日才特意不来迎接。」

    听完许慈的话后,诸葛亮的脸上并没有浮现怒色,而是依然平静如水。

    ….

    诸葛亮对着许慈言道:「许公想来是多虑了。」

    面对诸葛亮的不以为意,许慈脸上的焦急之色愈浓。

    他今日会主动在诸葛亮面前,弹劾周群有不敬刘备之举,有两个原因。

    一个原因是周群往日里多与他作对。

    第二个原因是周群往日里仗着自身在益州的名气,对诸葛亮的施政方针多有抨击之举。

    对于诸葛亮,许慈是真心敬重的。

    故而他发现今日周群假意托病未来后,便想着提醒诸葛亮这一点。

    心怀怨怼,不敬王上这一点,罪行可大可小。

    只要诸葛亮利用的好了,是足够让周群受到苦楚的。

    甚至可以一举拔除掉这个,往日里一直诽谤新政的狂徒。

    许慈觉得他今日弹劾周群之举虽然有私心,但对诸葛亮亦是有利的。

    毕竟周群在益州名声不浅,他往日里的诽谤给诸葛亮的施政造成了不少阻碍。

    他本以为诸葛亮听到他的弹劾后会开心,岂不料诸葛亮是这副不在意的样子。

    但开弓没有回头箭,也许是诸葛亮还不理会他的深意吧。

    想到此,许慈见目前周边无旁人,因此他便压低声音对诸葛亮言道:「周群狂生耳!」

    「他往日里就对《蜀科》这

    部将军亲自编写的法典,有诸多不满及诽谤之语。」

    「今其既然敢不敬王上,将军不若以此罪之。」

    「一则可以正视听,树立威信。」

    「二则可避免来日有不好传言,会传至王上耳中。」

    许慈说完后,满脸期待的看着诸葛亮,希望他脸上流露出意动之色。

    他都已经将话说的这么明白了!

    但可惜,许慈失望了。

    诸葛亮脸上没有浮现意动之色,反而他在听到许慈的话后,还深深皱起了眉。

    诸葛亮脸上浮现叹息之色,他对着许慈言道:

    「许公,仲直今日虽称病未来迎接王上,然目前尚无证据证明,他此举乃是因为心怀怨怼。」

    「无证即不可论罪,执法当不偏不倚,何能以猜测论罪乎?

    况且许公所言周群诽谤国法之语,更大谬矣。吾当初制定《蜀科》,所为者乃是造福百姓。」

    「吾非圣人,《蜀科》亦非圣典,有所疏漏不足之处,再是寻常不过。

    仲直或出于私心而对《蜀科》不满,然我不可因为私心而因此对其定罪。」

    「其所言者,若有道理吾当从之。若乃狂言,吾一笑置之即可。

    《蜀科》是害民苦民之法,还是爱民养民之法,一切自有公论。」

    「况且主上命吾留镇成都,保境安民,此乃主上对吾的信任。权力公器也,为臣者不能乱用,更不能用此来打击异己,党同伐异!

    今日之言,吾以后不希望再听到。」

    说到最后,诸葛亮的语气已经有些严厉。

    而许慈在诸葛亮严厉的语气之下,脸上不禁浮现慌乱之色。

    ….

    他根本就没想到,诸葛亮会因此生气。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