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一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

    第二百四十一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 (第2/3页)

发响亮。

    之前因为曹丕篡汉自立一事,刘备的心中一直有种愤恨的情绪积压在心头。

    这种情绪并没有时间的推移而减弱,相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愤恨的情绪已经满布在刘备心头。

    这种因为亡国而产生的愤恨的情绪,是无法通过别人的宽慰纾解的。

    能纾解的唯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。

    现在这场大胜,身为他子侄的糜旸给他了。

    这让刘备心中怎么能不感到无比愉悦呢?

    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,糜旸能取得这场大胜,离不开他的全力支持。

    若不是他动用王权***,若不是他动用王权调拨汉中大军给糜旸,那么糜旸是无法成功完成这番大胜的。

    君臣相知,君臣不疑,是糜旸能获得这场大胜很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刘备突然有些明白孝武帝在得知霍骠骑大胜后,为何会那么兴奋了。

    自己自小教养出来的年轻将军,在自己的全力支持下取得一场大胜,这种消息所带来的的满足感与自豪感,哪怕是一代帝王也会沉浸在其中。

    但是沉浸归沉浸,刘备知道这种好消息他不能独享。

    于是乎刘备马上下令道:「速速召集群臣。」

    虽然刘备没有说召集群臣干什么,但是刘备是脸带笑意的发出这个王令的,所以大殿中的侍臣们纷纷会意,随后各自领命而去。

    不久后大殿外,代表召集群臣的一声声钟声响起。

    当这钟鼓声响起之后,听到这钟声的臣子脸上尽皆浮现沉重之色。

    这两年来,王宫中的钟鼓声响过两次。

    一次是因为孙权偷袭荆州,一次是因为曹丕篡汉自立。

    所以这两年来钟鼓声响起后,公布的都是不好的消息。

    现在第三次召集群臣的钟鼓声响起,这让群臣的心中渐渐浮上一层阴霾。

    又有什么不好的大事发生了吗?

    真是多事之秋呀。

    所有大臣之中,唯有知道刘备与糜旸谋划的诸葛亮心中有着期待。

    但是尽管各大臣心中有着各种猜测,在响亮的钟鼓声的召集下,他们亦很快的都来到了大殿之中。

    当各位大臣来到大殿中后,他们看到刘备的脸上有着喜意浮现,这让他们的心中安定了些。

    想来今日要商讨的不是坏消息。

    见所有大臣都已经入座后,坐在王座上的刘备马上让董允从众臣中出列。

    董允的手中正拿着糜旸的战报。

    在刘备的示意之下,董允手持糜旸战报开始往糜竺的位子上走去。

    作为位在群臣之上的安汉将军,只要糜竺有出身在大殿之中,那么他的位子就一定是距离刘备最近的。

    刚刚刘备特地嘱咐侍臣,一定要将糜竺请来。

    董允在来到糜竺身前后,他脸上流露出笑

    意将手中的战报递给他。

    糜竺见董允看向自己的眼神有点奇怪,他一时之间还不知道为什么。

    只是糜竺也没有多想,他从董允的手中接过战报展开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当糜竺的眼光落在战报上的时候,他第一时间就认出了这是他侄子糜旸的笔迹。

    虽然后续的那些战果细则是吕乂所写,但是战报中的正文内容,乃是糜旸离开西城时亲笔写的。

    知道这封战报是糜旸所写的时候,糜竺马上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糜竺看战报的速度很快,不一会儿他就看完战报中的所有内容。

    当看到糜旸所写的内容时,糜竺的脸上就已经浮现诧异喜悦的神色。

    而当糜竺快速浏览完吕乂整理出的战果细则后,他的脸色已经不能用诧异喜悦来形容。

    只能用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得幸亏是养气功夫好的糜竺先看到这封战报,若是被糜芳先看到,他肯定会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样子。

    现在糜竺终于知道董允方才眼神的寓意了。

    董允这是在祝贺他的侄子又再立战功,从此糜氏在成都中的声望,那更是不得了了。

    糜竺看完战报后的神色,都落入殿中所有大臣的眼中。

    殿中大臣除诸葛亮之外,脸上都浮现疑问之色。

    是什么事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