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有难 卧龙出声

    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有难 卧龙出声 (第2/3页)

过重,甚至可以威胁到天子的权力,所以在吴汉死后,刘秀将大司马改为太尉。

    到东汉末年时,三公已成为虚职,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,大司马位在三公、太傅、大将军之上。

    如果说大将军是人臣巅峰的话,那么大司马的尊贵与职权甚至已经超脱人臣的范畴,可以与天子相比拟了。

    如前任大司马刘虞。

    当初刘虞在担任大司马后,袁绍甚至有想过拥立刘虞为新天子,可见大司马在汉朝臣民心中的地位。

    现今的天子刘备,在称汉中王时亦称大司马,由此可见大司马的地位等同王爵。

    大司马与大将军相比,除了地位上有所差别外,权力上也有很大的不同。

    大将军是身为人臣武官之巅峰不错,但他的军权大多是掌握着中央的军队。

    若是大将军出镇一方时,那么大将军的统兵职权,还需要天子的具体任命。

    例如东汉大将军窦宪,例如今汉大将军关羽,刘备特意在诏书中言明他持节都督东方诸军事。

    但是大司马不同,一旦有人臣成为大司马,那么名义上全国范围内的兵权都是他可以调动的。

    什么开府治事,什么持节,对大司马来说,都是次要的权力。

    两汉以来担任过大司马的人,卫霍暂且不说,霍光与王莽二人担任大司马时,那是可以直接废立天子的!

    其实杨洪建议刘备册封孙权为大司马,也是目前形势下他认为的最优解。

    封赏无非从三方面着手,官职、爵位、实际职权。

    孙权实际上就是割据江东的一地诸侯,他的实际职权根本无须封赏。

    而在此之前,孙权的官职是骠骑将军、南昌侯。

    所以刘备若想封赏孙权,只能往这两方面入手。

    而既然是封赏,那么肯定是要将孙权的官职往上提升的。

    按大汉军制,骠骑将军往上便是大将军、大司马。

    至于孙权的爵位南昌侯,已经是县侯,县侯往上就是公、王的爵位。

    按汉太祖的白马盟誓,王爵是不可能封给孙权的。

    至于公爵本来是个很好的折中方案。

    但是有着王莽与曹操这两个榜样在,公爵也已经成为篡逆之臣的标配,所以公爵也不能封给孙权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情况下,杨洪认为唯有将大司马封给孙权,才能让他满意安抚住他。

    只是因为大司马一职的特殊性与重要性,所以诸葛亮是不可能同意让孙权成为今汉第一任大司马的。

    旁的不说,要是被关羽知道孙权成为大司马,他肯定第一个表示不服。

    在

    杨洪建言过后,诸葛亮马上出拜言道:「孙权本为外戚,若又加封大司马一职,将来名义上谁人可制?」

    诸葛亮这句话一针见血,直接就让孙权的大司马变成不可能。

    孙权之妹孙夫人虽然已经逝世,但她毕竟原来曾经是刘备的正妻。

    按两汉传统,判断是否是外戚的主要标准便是,家族中是否有女子当过天子的正妻。

    纵算这位天子的正妻已然死亡或者没有留下子嗣成为新任天子,但女子所在家族的外戚身份并不会改变。

    例如东汉大将军梁冀,或如现在的东海糜氏。

    虽然糜夫人已然不在,但是在众臣的心目中,东海糜氏依然是实打实的外戚家族。

    外戚这层身份,本来就在两汉的政治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
    若让孙权以外戚的身份再进封大司马,正如诸葛亮所言,刘备在世还好,若是将来刘备不在了,那么孙权在名义上便是第一辅政大臣。

    再加上他实际上是割据一方的诸侯,到时候刚刚建立的大汉可能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内乱。

    现在刘备不再是汉中王了,若是以前刘备以汉中王的身份上表孙权为大司马倒没什么。

    反正上表的正统性本来就有待商榷。

    但现在刘备是今汉的开国之君,他每下达的每一道诏令都在今汉中有着神圣性。

    所以防患于未然,诸葛亮是不会赞同狼子野心的孙权,成为今汉的第一任大司马的。

    在听完诸葛亮的建言后,刘备点点头,他开口说道:「丞相言之有理。」

    刘备的这句话,等于否决了杨洪的提议。

    在否决杨洪的提议之后,刘备看向诸葛亮,他问诸葛亮道:「丞相有何建议。」

    诸葛亮在为刘备总理政务之前,他本来的身份便是刘备的首席谋臣。

    只是后来随着刘备势力的逐渐扩大,再加上越来越多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