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

    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 (第2/3页)

他的真正意思。

    孙权担忧的是,刘备会不会因为他之前的“慢诏”行为,而出兵讨伐江东。

    当江东诸臣都明白孙权的担忧之后,他们一时间都陷入沉默之中。

    见被他所依仗为股肱的大臣面对他的询问陷入沉默,没有一人主动出来向他建言,孙权脸上浮现叹息之色。

    他有些懊悔的言道:“若张公在此,又岂会没有教我的对策呢?”

    在偌大的江东之中,能被孙权尊称为“张公”的唯有张昭。

    张昭虽然因为对孙策怀抱着怀念,所以不能完全得到孙权的信任。

    可是张昭能被孙权称呼为“张公”,这除去他本人在天下间巨大的声望之外,还因为他在江东的定位是不可替代的。

    张昭就是江东的诸葛亮,他永远是稳定江东的第一能臣。

    孙权现在在众臣面前怀念张昭,倒不是说他真的有多想张昭,他只是想通过此举来刺激一下在座的诸臣。

    数十大臣在座,而孙权却想念远在建业的张昭,这是孙权对他身前诸位大臣无能的一种无声控诉。

    正所谓主忧臣辱,在孙权的这声叹息之下,在座的许多江东大臣脸上纷纷浮现愧疚之色。

    然后就有一名大臣出来对孙权进言道:“曹丕篡汉自立,是汉贼。

    而至尊受汉帝封拜为太尉,自关羽死后,乃是当今天下中地位最高的汉臣。

    天子既以重续汉统为国本,他当务之急势必要北伐曹魏,以正其正统之分。

    国贼未清而转而攻伐汉臣,天子及丞相皆乃人杰,此事必不为也。”

    “况且襄樊会战汉军虽胜,然观汉军终无继续北伐之意向,以此可见,汉军亦损伤不轻。”

    “有这两点缘由在,至尊无须太过忧虑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位大臣这么说之后,孙权脸上的惶恐之色减轻不少,他的脸上也浮现一些喜色。

    他用赞赏的眼神,看向他身前出来进言的这位大臣。

    这位大臣正是当初曾在费祎出使江东时,奉命刁难费祎的张温张慧恕。

    张温从小就修养节操,长大后容貌奇异伟岸。

    且他谈吐文雅对答如流,旁观者倾慕,就连孙权亦为之改容加礼。

    江东名臣顾雍甚至夸赞张温道:“温当今无辈。”

    如果说顾雍的夸赞有一部分是出于私心的话,那么就连一向对江东士子不感冒的张昭,也对张温十分看重。

    “老夫托意,君宜明之。”

    从张昭的这句话,足可以看出张昭对张温的器重。

    当初张温之所以无法辨倒费祎,并非是他自身的才华比费祎低,张温当时输就输在江东缺少一个糜旸。

    张温的见识孙权是认可的,张温的进言亦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孙权的惶恐。

    只是孙权以己度人,他觉得刘备或许正如张温所说,不会立马出兵攻打江东,但是他心中肯定亦会对他之前的行为存在芥蒂。

    在这层忧虑之下,孙权对着张温言道:“君有高名显于当世,还望君为孤出使荆州,为孤在天子面前阐述孤的心志。”

    说完这句话后,孙权担心一向好静恶动的张温会推辞,因此他又赶紧对着张温言道:

    “卿是江东之宝,本不宜远出。孤只是担心天子不了解孤之前的苦处,故委屈卿出行。

    还望卿在天子面前明言:

    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,我军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。

    使者的天职在于,接受任命而不是出言推辞,希望卿不要让孤失望。”

    不出孙权所料,张温本来是想出言推辞的。

    但是别看孙权的话语中带着些请求的意味,现在他都将话讲到这地步了,若是自己还出言推辞的话,那就是不知好歹了。

    所以张温只是施施然对着孙权一拜后答道:

    “天子见识深彻,深明大义,必定了解至尊的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。

    加上天子身边良臣环绕,臣推测天子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。还望至尊放心。”

    张温的这番话代表着他应下了这个使命,但是孙权听着张温称赞刘备的话语,心中却出现了不舒服。

    只是现在他还有用得到张温的地方,所以他便将心中的不舒服暂且压下。

    孙权觉得派张温这样的名臣前往,或许还不够,所以他便当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