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一章 虚实相封 伐吴前奏

    第三百四十一章 虚实相封 伐吴前奏 (第2/3页)

心中在想着什么,他在扶起糜旸之后,对着糜旸笑言道:

    “你为我臣,又为我侄,今日你的所为势必成为一番佳话,我身为你的君父,亦不能让这番佳话虎头蛇尾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周成王一叶封侯,我今日就一诺拜牧!”

    当刘备这么说的时候,在场的所有人脸上对糜旸的艳羡之色愈发浓厚。

    刘备现在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对糜旸的喜爱,几乎快要满出来了。

    单单就拿刘备所言的君父二字来说,这二字岂可轻用?

    君父一般是臣子对天子的尊称,但很少有天子会以此作为对臣下的自称。

    因为这种自称,容易引起世人的浮想联翩。

    除非天子真的将那位臣子当做儿子看待。

    而纵观以往刘备对糜旸的喜爱与器重,所有人的心中都默默将以上那句话中的“除非”二字去掉。

    孝武帝与霍大司马的关系又重现在世人眼中,理解理解。

    而刘备马上就接着说出了他对糜旸州牧一职的具体任命:

    “传诏:分益州之汉中、汉兴、阴平三郡,分雍凉之武都、天水、陇西三郡按古制重设立梁州,并拜左将军糜旸为梁州牧。”

    当刘备的这个具体诏令传出来为在场的众人所知后,众人脸上的惊诧更为浓厚。

    就在众人皆以为刘备会对糜旸进行虚封的时候,刘备的诏令清清楚楚体现了糜旸的州牧绝对不是有名无实的。

    华夏数千年前就有着九州的称呼,而关于九州具体是哪些,有着许多种不同的看法。

    目前的主流看法是《尚书·禹贡》中的一个说法,九州分别是:冀、兖、徐、青、扬、荆、豫、雍、梁;

    其中梁州的大致范围是,现今的益州全境及雍州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而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,梁州的领域不断被分割,益州这个名称亦代替梁州成为大汉西南的代名词。

    但是华夏民族有着浓厚的崇古思想,梁州最为最古老的一个州境称呼,是很能得到世人的认可的。

    再加上由于梁州的领域数千年来一直在变化着,以上刘备所划分给糜旸的六个郡,在不同的时代本来就是属于梁州的。

    所以刘备的这个做法,可以说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,但又很符合古代的政治传统。

    只是让在场众人更为惊讶的是,刘备对糜旸的封赏不是虚封,但又不能说完全是实封。

    因为新设梁州六郡中有四郡,现今还不在大汉的控制范围中。

    虚实参半,便是高情商的刘备对糜旸的奖赏方式。

    汉中、汉兴二郡他给糜旸了,其他四郡在名义上他也给糜旸了。

    至于糜旸能不能完全成为实至名归的梁州牧,这就得看糜旸在下一次北伐中的表现了。

    打的下来,就都是你的!

    而刘备如此封赏既能给糜旸实质上的奖赏,又能让糜旸时刻保持着一颗昂扬向上的进取心,可谓是两全其美。

    这便是刘备惟贤惟德的政治手腕。

    刘备的心思众人知道,糜旸当然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刘备如此良苦用心的封赏,让糜旸心中有着激动的同时,还浮现了感动的情绪。

    长辈爱晚辈者,必为之计深远,现在刘备就是在为他计深远。

    怪不得历史上在出师表中,诸葛亮会写出“盖追先帝之殊遇”这句话。

    现在糜旸正是这句话的最大受益者。

    面对着刘备对他的殊遇,糜旸能做的惟有对着刘备躬身一拜:

    “臣谢陛下厚恩!”

    在糜旸对着他谢恩后,刘备得意地看着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冠军侯,内心中充满着自豪感。

    糜旸的第一位恩师,不是法正,其实是他。

    而在发出诏令之后,刘备便示意在场的所有人尽皆退下。

    他有些体己话要与他的梁州牧说。

    在刘备的示意下,所有人都会意的陆续从场中退下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,宴席之中就只有刘备与糜旸二位君臣在。

    这时刘备看着糜旸,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:“朕要回成都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刘备的这句话后,糜旸默不作声。

    因为他知道刘备还有话要说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