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二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

    第三百六十二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 (第2/3页)

    可是没想到在自己主动释放善意之外,得到的却是这个回应。

    马谡觉得他说的没错呀,为何糜旸会如此呢?

    糜旸对马谡的冷澹可不仅仅是如此。

    既然现在马谡的使命已然完成,糜旸也不想与马谡再有过多交流。

    他略微轻咳了几声,身为他心腹的邓艾立马会意上前。

    邓艾在来到马谡身前后,躬身请他前去城中驿馆中休息。

    尽管邓艾的礼数做得很足,只是马谡也察觉到好似梁州上下君臣都不太欢迎他。

    他也是个有傲气的人,既然察觉到这一点,那他也不会再留下。

    在邓艾的恭送之下,他带领着随从离开了大殿之中。

    当马谡离开之后,糜旸无奈地回身对着身后的一众臣子言道:

    “昔日董侍郎来临时尚不觉有异,今换马尚书,方知董侍郎之好也。”

    听到糜旸如此说,他的一众心腹大臣都不禁觉得莞尔。

    糜旸的言语中并没有对马谡有直接评价,但他的这番评价,也隐晦地表达了他对马谡的观点。

    不过糜旸不是会被个人情绪所影响的人。

    对于马谡来说,刘备明发“斥责”诏书给糜旸可能只是他的一个任务。

    但这件事对于糜旸来说,却是接下来他在梁州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最有利保障。

    正如糜旸所说的那般,智臣是善于转祸为福的。

    之前的大营动乱对他来说是祸,但他却利用那个平定祸乱的事件,树立起在南郑的强大权威。

    只是尽管如此,他在南郑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。

    他毕竟是刘备的臣,许多改革的事务他没办法越过刘备直接实行。

    权力在他手中,但名义在刘备手中。

    任何的政治改革得不到君王的支持,那最后必然是会失败的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所以糜旸才会特地上书给刘备告知他收取吴懿兵权一事。

    诚然他是在履行一个臣子的职责,但也是他隐晦地在试探刘备对此事的看法。

    若刘备因为此事责备于他,或者说回书让他谨慎。

    那为了后续的一系列改革事宜,他就有必亲自回一趟成都,将他心中的政治蓝图说给刘备听,希望可以得到他的支持。

    糜旸之前有料到刘备可能会支持他,可是他没想到刘备会支持的这么彻底。

    无须事事上奏,既然刘备都在天下人面前如此说了,那他也就不客气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在刘备麾下的好处,不仅人身安全可以得到保障。

    而且只要你能得到刘备的信任,那么他反哺给你的信任,肯定会超出常人的想象。

    糜旸看向身后的法邈,对着他这个梁州的大管家问道:“诸军裁汰一事处理的如何了?”

    这件事在之前魏延入主南郑大营后,便已经开始进行着了。

    魏延虽然性格上有着很大的弊病,但他有一点好处就是,只要你能让他服气,那么在大事上他是会听从指挥的。

    将数万大军中的老弱裁汰尽皆裁汰,这件事的关键在于各级将校会不会老实上报各部曲的军士情况。

    这一点在之前可能不容易做到。

    但在那近百人头的威慑下,现在糜旸别说要军士的名单了,哪怕是要全军上下的家人名单,那些将校也肯定会十分卖力的去完成这件事。

    在多方积极的配合之下,这件事倒是进行的十分迅速。

    面对糜旸的询问,法邈马上答道:“再不出数日,我军便能尽裁汰老弱之兵。届时臣会整理出一份大致名单,交予牧伯观览。”

    听到法邈的回答之后,糜旸点点头。

    将近一月。

    法邈的工作效率与后世肯定没法比,但在当世而言,已然算的上很快了。

    只是糜旸还是出言说道:“为国家计,故而我要裁汰诸老弱。

    只是那些老弱之兵当年也曾为大汉奋战过,他们被裁汰之后,相应的补偿一定不可缺少。”

    说完这点后,糜旸看向一旁的王洪。

    王洪现在已经不是上庸县令,而是糜旸刚刚委任的司闻曹长史。

    由于司闻曹与后世的某些情报、督查机构很相似,担任这样至关重要的机构的长官,能力不需要十分突出,但对他一定要足够忠心。

    而目前在糜旸的麾下诸臣中,王洪无疑是最满足这点的。

    糜旸看向王洪言道:“这件事就由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