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四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

    第三百七十四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 (第2/3页)

关中诸军事时,关中的人心并不算很稳定。

    毕竟关中诸州可是就与梁州毗邻,而梁州之中又有个大敌糜旸。

    以糜旸过往的战绩,关中诸州对曹真将来是否能抵挡糜旸的进攻,其实是没多大信心的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有这场大胜在身上,曹魏朝野上下许多人都开始对曹真寄予厚望,希望他将来能成为抵挡糜旸攻击的曹魏守护神。

    毕竟许多曹魏重臣都知道,在曹操临死之前,他曾经特地见过糜旸一面。

    那一日他就带了曹真与夏侯尚前往,曹操的用意不言而喻,曹真与夏侯尚就是他留下来将来对抗糜旸的内心中的人选。

    如今夏侯尚,还是不提了。

    所以曹魏朝野上下,现在都将心中的厚望寄托在曹真的身上。

    朝野上下的厚望,曹真当然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就算没有那些人的厚望,曹真在内心中也是将糜旸当做生死大敌的。

    这种敌意源于那一日的双龙相会,而随着糜旸对魏作战的屡战屡胜,曹真内心中对糜旸的敌意也越来越盛。

    “你一定要一辈子防着他。”

    这是曹操临死前对曹真的告戒,对于这句告戒,曹真一日也没忘记过。

    正因为心中浓厚的敌意与重视,所以曹真在得知糜旸成为梁州牧之后,便花费重金在梁州境内大肆安插探子,打探糜旸的一举一动。

    在这种提前缜密的准备之下,曹真几乎是早于任何人得知梁州中的那场变故。

    当然曹真能这么快得知梁州的变故,还因为他现在就在离梁州不远的陈仓城中。

    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这句话代表着一个经典的战例,也预示了一个伟大王朝的开始。

    当年兵仙韩信就是利用这个战术,成功将汉军带出了汉中,正式打响讨伐西楚霸王的号角。

    对于这一点,熟读兵书的曹真不可能会不知道。

    所以尽管陈仓道的地势因为一场大地震改变了许多,但他内心中还是将陈仓当做来日重点防备汉军的据点。

    在心中的重视之下,曹真在平定河西之乱后不久,便当即召集一众文臣武将来到陈仓城中。

    他下令抽调关中的大量人力,来修缮陈仓的城防。

    当正在巡视陈仓城防的曹真得知梁州有紧急情报送到后,他连忙放下手中的陈仓防御图,以最快的速度从探子的手中接过那封紧急情报。

    这一刻,曹真还以为糜旸的大军是要向关中发起进攻了。

    尽管太尉贾诩曾分析过,襄樊大战后汉军应该会休养生息数年,积蓄力量。

    但是糜旸向来以善出奇兵而闻名,所以他若是突然对关中发起突袭,倒也在曹真的预料之中。

    毕竟从之前的情报可知,在过去的半年间,糜旸一直在南郑精简士卒,讲兵训武,他的那番做派很像是要大干一场的预兆。

    可是当展开情报中的内容看完之后,情报中的内容却大大出乎了曹真的预料。

    糜旸是出兵了不错,但他的出兵方向并不是关中,而是梁州内部的那些地方豪强。

    在意识到这一点会给梁州带来多大的动乱之后,曹真马上下令召集目前在陈仓的一众文武大臣。

    在曹真的召集之下,许多本来都在各自忙碌着事务的关中诸臣,都立即来到陈仓城中的议事厅中。

    看到诸臣皆已经到来后,曹真将手中的情报一一传递给他的左膀右臂看。

    第一位看到这封情报的,不是目前关中身份地位仅在曹真之下的夏侯楙,而是一位面色骏刻的文士。

    这位文士杨阜,字义山,乃是天水冀县人士。

    杨阜的家族是凉州有名的望族,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就得以担任凉州从事。

    后来他因政绩逐步升迁为凉州别驾。

    若单单是如此的话,曹真还不会对他如此看重。

    曹魏最不缺的就是名士。

    杨阜真正让曹真瞩目的是,当年马超席卷凉州时,是杨阜在其中出力甚多,才让马超最后饮恨败北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在当初曹真力主出兵时,关中的大臣几乎都反对他的这个举动。

    当时杨阜是少数的几个支持他的臣子之一,并且曹真当初之所以能转战千里,是杨阜为他排解了后勤的压力。

    每个事例都足以证明杨阜是不可多得的大才。

    因为这一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