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七章 汉中防务 均田制出

    第三百七十七章 汉中防务 均田制出 (第2/3页)

当时的季汉国力却不允许。

    当时季汉真要有那国力,诸葛亮早就直接平a过去了,还搞啥奇谋。

    子午谷行军对于曹魏来说是个可行之法,对于季汉来说,完全就是空中楼阁。

    正因为知道这一点,所以糜旸才特地在子午谷布置防务。

    子午谷行军不是季汉进攻的专属,曹真要是攻打汉中,他是完全有可能从子午谷进攻的。

    历史上曹真之所以失败,主要原因是他正好遇上连绵的雨季,导致本就难行的子午谷道路完全崩坏。

    只是身为梁州牧的糜旸,不能将汉中的安危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天时卷顾之上。

    在布置好这两点保证汉中的外部环境无忧之后,糜旸便开始加快速度与臣下开始商量起均田制的具体实施步骤。

    尽管当世华夏民族的主要农作物是粟米,而且粟米这种农作物在乱世中对于军事的加成很大。

    但以梁州的地理条件,并不适合广泛种植粟米。

    梁州因为靠近关中,再加上本身的地理因素,所以它境内的主要农作物便是冬小麦。

    冬小麦顾名思义,乃是秋冬之际播种的一种小麦。

    现在中秋已过,马上就要到冬小麦的种植日期了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糜旸必须先将相应的土地改良制度给施行下去。

    不破不立,破的事情前半个月糜旸一直在做,现在是他该做立的事情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在糜旸的州牧府中,有着上百位的小吏手捧文书在进进出出的小跑着。

    从他们脸上焦急的神色可以看出,他们手中的文书都是至关紧要的。

    这样忙碌的一幕,在过去的半个月之间,每日都在上演着。

    随着众多地方豪族的毁灭,三长制已然在梁州开始茁壮成长。

    在完全忠于糜旸的三长的仔细排查、梳理之下,大量的被荫庇的人口以及被侵吞的良田,开始化为一道道文书飞速送往糜旸的州朝之中。

    甚至由于被荫庇的数量过多,往往一个县之中,每日报上来的数量都在实时更新着。

    就连精通政务的吕乂,在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瞒报数据后,他都不禁下意识的感叹道:

    “旧无三长,各家欺上瞒下,民多隐冒,竟十家、二十家方为一户也。”

    吕乂的意思是说,若说沔阳县往日之中总体报上的人口只有一万的话,那么他实际上的人口就有十万到二十万之间。

    当然这只是拿沔阳一县做个举例,并不是说单单沔阳一县,就真的有数十万人口。

    吕乂以往有想过地方豪族荫庇了许多人口,可是没想到他们胆子竟然这么大,荫庇的数量竟然达到如此丧心病狂的地步。

    可能后世人会对这一点感到十分不理解,觉得很是夸张,但这就是汉代地方政治的真实写照。

    就像历史上那广为流传的三国具体户籍统计,就已经在后世引起许多学者的公然质疑。

    因为从各方面论证,那三份户籍统计怎么看都是装满水分的大海绵。

    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,就在于在汉代地方豪强几乎是毫无顾忌的荫庇人口,让政府的人口普查根本就不准确。

    由于数据更新速度过快,再加上以往梁州地方豪族荫庇的人口过多,所以这段时间以来糜旸及他的臣下一直在忙碌着。

    糜旸最近半个月来的睡眠严重不足。

    由于担心糜旸的身体安危,所以法邈等人也曾建议过糜旸可以去好好休息。

    毕竟身为梁州牧的糜旸,只要大方向有抓好,具体的政务交由信任的臣下办理即可。

    对于这一点糜旸不是不知道,糜旸也知道自己并不算有处理具体政务的非凡才能。

    只是时不我待,既然他已经走出这一步,那至少在一开始时,是没有理由抛下忙碌的众臣独自去休息的。

    眼睛带着黑眼圈的糜旸看着刚刚得点空的诸位心腹之臣,他首先看向法邈问道:“均田制的具体细则草拟的如何了?”

    糜旸想要在梁州实施的均田制,乃是历史上隋唐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。

    之所以糜旸会想在当世实行均田制,乃是因为任何制度,都必要要符合当世的政治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