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二章 汉帝欣喜 越乱越好

    第三百八十二章 汉帝欣喜 越乱越好 (第2/3页)

还未真正掌权,所以他虽然恼怒于这十数位大臣,但最后还是硬生生按捺住内心想惩罚他们的举动。

    刘禅只是用愤怒的眼神看着那十数位大臣,然后从口中冷冷的吐出一个字:

    “滚。”

    当听到这个字后,这十数位大臣犹如如释重负一般,马上忙不迭的对着刘禅一拜后,便纷纷离开了刘禅的大殿之中。

    其中的李邈在走之前,还因为心中的惧怕,差点跌了一跤。

    看着那十数位往日在他面前口若悬河的名士,今日竟然有这副作态,刘禅心中对他们的不屑更加深了些。

    等十数位大臣都离开后,刘禅扭头对着身旁的一位小黄门言道:

    “若非我现在是太子,我早就将那李邈下狱治罪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刘禅的这句话,这名小黄门立刻吹捧起刘禅言道:“太子英明神武,又仁义为先,真是社稷之福。”

    见这名小黄门如此夸赞自己,刘禅的脸上流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。

    往常刘备与诸葛亮都没这么夸过他,只是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,可以看得出,刘禅对这样的吹捧很是受用。

    刘禅用赞赏的目光看向这名叫做黄皓的小黄门。

    黄皓是不久前由少府分配给他的一名近侍,相比于其他近侍,黄皓无疑更懂他的意思,也更能容易讨他的欢心。

    所以在短短数月之间,刘禅已经将黄皓当做自己的心腹。

    在看向黄皓之后,刘禅突然想起一件事。

    从刚才那十数位大臣进言中可知,现在整个益州都对糜旸的新政保持否定的态度。

    刘禅想着他表兄面对这样的境地,心里肯定不好受。

    所以刘禅便拉着黄皓来到一旁的书桉上坐下。

    他要写一封信宽慰糜旸,他要告诉糜旸,不管发生什么事,他一定站在他的背后。

    黄皓看出了刘禅的急切,所以他立马为刘禅研好墨。

    在黄皓研好墨之后,刘禅马上举起手中的毛笔开始伏桉疾书起来。

    一旁的黄皓看着刘禅在给糜旸写信时,那脸上不经意流露出的期待神色,再联想到刘禅方才在大臣面前的表现。

    他明白了糜旸在刘禅心目中的地位。

    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,黄皓在心中暗暗告戒自己:

    “将来绝对不能与梁州牧为敌。”

    ...

    早在刘禅怒斥李邈的时候,听到刘禅表现的刘备便带着诸葛亮早一步离开了殿门之外。

    刘备带着诸葛亮一路朝着御花园走去。

    一路走来,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互相无言。

    在来到御花园处的一汪清潭前后,刘备止住了脚步。

    在刘备止住脚步之后,诸葛亮看到刘备的肩膀开始有些细微的抖动。

    随后一阵阵大笑声从刘备的口中发出。

    随着刘备的大笑声飘荡在诸葛亮的耳边,他口中的一句话也被诸葛亮清晰的听到。

    “朕无忧矣,朕无忧矣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解释了刘备为何会突然大笑。

    而让刘备感到无忧的,便是刘禅刚刚的表现。

    知子莫若父,更何况刘备是一位以识人之明闻名于世的君主。

    大臣对刘禅的性格都有所了解,刘备又岂会不知道呢?

    正因为知道,所以往日之中刘备的心中是有忧虑的。

    不擅长智术的阿斗,将来能守护住他打下的大汉天下吗?

    这样的忧虑,在过往一直在刘备的心头萦绕不散。

    所以在发生群臣攻讦糜旸新政的事后,他才会称病不见群臣,而是让群臣去将此事询问刘禅的看法。

    刘备的这一点用意,很多大臣都猜出来了。

    不过没有人猜的出来,刘备这么做的真正深层用意。

    刘备既然都已经知道刘禅的真实情况,那么他让大臣去考验刘禅的,当然不是他的智谋。

    智谋这种东西,很多时候是看天赋的。

    既然之前刘禅不曾拥有高超的见识,那么无论再怎么考验,刘禅也很难再得到智谋上的提升。

    刘备真正要考验的是刘禅的品格。

    在过去的时日之中,许多人都夸赞刘禅性情宽和,只是作为一个君主,性情是否宽和并不重要。

    西汉的诸多明君,有哪几个性情是宽和的?

    要想保守好社稷,刘备对刘禅的最低要求,便是要懂得什么人该信,什么人不该信。

    只是对于这点,往日就算是刘备心中也没有自信。

    毕竟刘禅求学以来,接触的大多都是益州士族,在这样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