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九章 刘晔献计 备兵十万

    第三百九十九章 刘晔献计 备兵十万 (第2/3页)

但司马懿本质上只是曹叡手中的一把刀。

    他只配做诸葛亮战术层面的对手。

    真正在战略层面与诸葛亮对抗,并且不惜一切代价,生生用曹魏庞大的国力耗死诸葛亮的,是曹叡。

    照临四方者,思虑果远者,谥明。

    而曹丕在见到曹叡听完他的话后,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,他眉宇之中有着喜意涌现。

    他这辈子是幸运的,有个英明的父亲及优秀的儿子。

    时间慢慢的过去,大约过去几刻钟之后,诸位大臣中的刘晔率先起身对着曹丕拜道:

    “若想要南征有所成效,我军可相机而动,兵出数路。”

    刘晔的才智纵算是在诸多曹魏元勋尚在的当年,也是翘楚之一。

    以他的才智想要想出一个具体的南征战术并不难。

    再加上刘晔本来就是颇为看重功名的人,所以诸位魏臣中会由他率先出言。

    而刘晔所献的这个南征战术,在他的进一步解释下,也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同。

    刘晔所说的相机而动,指的便是魏军要在南中叛乱掀起,并且死死拖住益州主力的情况下,再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至少梁州会得不到来自益州的援军。

    并且这一战术也可以与杨阜的南征方略相呼应。

    甚至从保险的方面来说,万一要是南中不能拖住益州的主力,那么那时候魏军也就可以及时取消南征的计划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魏军在一开始就立于不败之地。

    至于刘晔之所以会提出兵出数路这个战术,则是针对于汉中那严密的防御网的。

    魏军较于梁军的优势在于兵力多,粮草充足。

    梁军的优势则在于占据着地利。

    汉中地势险峻,魏军的大军没办法一次性在某个要塞外展开大规模作战,因此还不如兵分数路对汉中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汉中防御网的特点在于,每个要塞之间可以相互呼应支援。

    那么只要魏军能凭借强大的军力,将汉中的主要要塞之间的联络给切断,到时候魏军便可以将汉中的要塞各个击破。

    兵分数路还有着一个好处,那便是敌人会摸不清己方的主攻方向,保证己方永远是掌握着主动权的一方。

    而糜旸要想守住汉中,那就势必不能忽略任何一种可能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糜旸能做的也唯有分兵据守一途。

    汉中虽地势险峻,只是由于汉中防御网的特点,这就导致了糜旸要守备的地方有很多。

    糜旸手中兵力本就远逊于魏军,又要分兵据守,那么相对应的每个要塞中的汉军兵力肯定不多。

   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,很多时候只是个夸张的形容词。

    真正的情况是,再险峻的要塞也需要一定兵力据守,否则要拿下都不是什么难事。

    就如季汉末期的阳平关失守一般。

    刘晔在讲完他想出的具体战术之后,曹丕便将目光转向了曹真,他想听听曹真的看法。

    毕竟来日南征的主帅是曹真,任何战术都需要他的首肯才能施行。

    而曹真在听完刘晔献上的战术之后,他思索一番后,他的脸上便流露出笑意:

    “侍中大才,真拜服。”

    曹真的这番话,无疑是肯定了刘晔的战术。

    尽管刘晔一直没得到曹氏宗亲的完全认可,只是曹真是通晓兵略的人。

    刘晔所献的两个战术,既不与杨阜的南征方略冲突,又可大大提高他南征的成功率,他为何要反对?

    至于刘晔的战术中,需要他等一段时间,这在曹真看来算不得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曹真之所以想南征,完全就是为了大魏,不是为了自己建功立业。

    那么只要刘晔所言有理,那么他并不介意多等上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只是曹真心中还有个疑问,曹真对着刘晔问道:“侍中以为,我军来日南征之时,当动用多少兵力才足够?”

    兵出数路有着许多好处,只是相应的耗费的总兵力肯定是不低的。

    面对曹真的询问,刘晔心中早有答桉。

    “当在十万左右。”

    当刘晔的这句话说出来后,在场的诸臣无不对他侧目。

    怪不得刘晔会建议曹真等上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就算不是为了等最佳的时机,单单要筹备十万大军的相应军械粮草,恐怕都需要不短的时间。

    只是虽然内心中有着惊诧,但在座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