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

    第四百七十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 (第2/3页)

战,也足以称得上一场难得的胜仗,但还是那句话,众人对糜旸的期待太高了。

    众人心中都觉得糜旸可以取得更好的佳绩,例如在正式击败十万魏军,帮大汉度过最虚弱的阶段之后,凭借这种泼天的功劳,再一跃成为大汉的大将军,这样才算的上真正的实至名归。

    谁叫他是汉白鹿呢?

    身为大汉的国宝,众臣都不希望糜旸在未来,受到一丝一毫的非议。

    在诸葛亮不在成都的这段时日,众臣大多以尚书令马良为首,马良也是个敢言的人,他用委婉的语气讲出他心中的这层想法。

    而当马良说出他的想法后,立即就有不少大臣附和起来。

    在听完马良的顾虑之后,刘备并没有生气,相反他脸上的笑意更加浓厚。

    身为一个政治大家,众臣想到的事,他又岂会没想到呢?

    刘备很快在众臣面前说出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。

    “朕意欲任冠军侯为行大将军,不知诸卿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相比于刚才的那句话,刘备的这个任命更加具体,而正是这个具体的任命,让马良等大臣脸上都流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
    行大将军也是大将军,但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将军。

    行与假一样,在当世有暂代的意思。

    刘备当下任命糜旸为行大将军,他的目的在于让糜旸短暂拥有大将军的权力,一旦等大战结束后,糜旸行大将军的职务,当即也会随之消失。

    既是权宜之计,汉臣又不是后世的那些腐儒,当然就没有理由再觉得这个任命不妥了。

    当然众臣也知道刘备的这个任命有着其他的意思——尽管只是暂代大将军之职,可在战时,糜旸还是能使用大将军的权力,这是刘备对糜旸阳平关大捷的奖励。

    同样的这也是刘备对糜旸的一个期待,甚至是诱惑。

    阳平关大捷让糜旸可暂时行使大将军的权力,可若是他最后真为大汉打赢这场攸关国运的大战呢?

    那也不是不可以把前面那个行字去掉。

    刘备的这层心思,瞒不住殿内的大臣,但对于刘备的这层心思,大臣虽心知肚明却也觉得理所应当。

    要是糜旸真能达成刘备对他的期许,到时候糜旸就是三大天功在身,那样的他正式成为大汉的大将军,又有何不可?

    众臣不禁对刘备的安排感到佩服之至。

    随着殿内众臣对着刘备齐齐一拜,代表着刘备的这个任命,得到了所有大臣的拥护。

    可这上百位臣子却不知道刘备心中有此任命的其他缘由。

    刘备想让糜旸暂代大将军之职,不单单是出于他对糜旸的喜爱,乃是当下的局势,他不得不给糜旸更大的权力。

    刘备虽远在成都,但由于糜旸的心怀坦荡,梁州中发生的一切事他都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例如糜旸让马超与张飞协助他的事。

    说实话这两件事,从名义上来讲糜旸是越权了,马超与张飞的军职都在糜旸之上,糜旸有何权力让马超与张飞协助于他?

    可刘备也知道事急不可不从权的道理,所以他心中并未怪罪糜旸。

    只是一次可以算从权,那第二次呢?

    梁州之战绝不仅仅是大汉与曹魏之间的战争,后面孙权可能也会按捺不住来掺和一脚。

    在这种担忧下,梁州与荆州之间势必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,不然大汉的国力本来就弱,再不集合起全部的力量对抗敌人,那梁州之战还有打赢的希望吗?

    为了打赢这场南征之战,曹丕可是给了曹真极大的权力,让曹真能调动数之不尽的资源。

    而若自己不给予糜旸能等同于曹真的权力的话,长久下去糜旸只会陷入越来越变动的境地中。

    这是刘备身为一个帝王的大局观。

    名正才能言顺,言顺才能令行,曹丕敢做的事,他刘备自然也有这番格局做。

    而要想完全指挥马超与张飞,唯有大将军这个职务才可以。

    除去这点考虑外,刘备还知道以汉军当下的实力要想打赢魏军,唯有在人心上下手。

    人心不单单指的是军心与民心,还有将心。

    糜旸是抵挡魏军的主帅,可光靠糜旸一个人,他是抵挡不住的。

    再强的名将,也需要部下的完全配合,才能发挥出他全部的实力。

    以糜旸的威望,他想让部下效命不难,可这只是威望的方面,要想真正激励起人心,单单靠威望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