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六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

    第四百九十六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 (第2/3页)

到十分认同。

    诸葛亮的核心战略思想之一,本就是联孙抗曹。

    因为不知道虞翻与孙桓二人在诸葛亮手中,糜旸只是在信中提出大致构想,真正要想让这个构想成真,接下来具体还得看诸葛亮的作为。

    而有着虞翻与孙桓二人在手上,诸葛亮下意识地就想将他的作为,施加在这二人身上。

    诸葛亮没有等多久,虞翻与孙桓二人就被侍卫带到他的身前。

    见到这二位“忠臣”到来,诸葛亮收起沉思的神色,换上了一副和蔼的面容。

    “二卿请入座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的话语犹如一阵春风吹拂过虞翻与孙桓二人的内心,让这二人原本敏感忐忑的内心安定了些。

    特别是他们二人在左顾右盼后,发现某人并不在现场,这让他们二人心中齐齐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稳定下内心后,虞翻与孙桓二人便应诸葛亮所请,坐在了相应的座位上。

    虞翻与孙桓二人虽近期一直都在诸葛亮的军中,可诸葛亮就没信过他们二人。

    所以除了在生活条件上没有委屈过他们之外,他们二人的自由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。

    在自由受到限制的情况下,虞翻与孙桓二人对梁州战事几乎就不太了解,不然他们刚刚下意识也不会以为某人会在场了。

    虞翻与孙桓二人方才脸上的忐忑没有逃过诸葛亮的眼睛,在看到这一点后,诸葛亮心中的把握不禁又多了几分。

    要想成功说服虞翻与孙桓这二位“忠臣”为王前驱,必须要好好利用糜旸在江东的威望。

    等虞翻与孙桓坐下后,诸葛亮对着他二人言道:

    “当下梁州战事正酣,我朝虽有大将军用兵如神,可由于魏军兵力众多,我军的形势并不容乐观。”

    “大将军?”

    听到诸葛亮话语中的大将军三个字,虞翻与孙桓的脸上都流露出疑惑之色。

    将近一年来虞翻与孙桓要么在南中,要么在汉军中,很多消息他们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看到虞翻与孙桓脸上的疑惑之色后,诸葛亮解释道:“不久前陛下正式下诏,表拜梁州牧为行大将军。”

    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虞翻与孙桓的脸上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。

    同时他们心中还觉得,糜旸能得到如此尊荣,实在是理所应当的。

    只是相应的,在听说糜旸与魏军交手陷入下风后,虞翻与孙桓的心中不由得有些窃喜。

    他们二人的窃喜一方面源于喜欢看到糜旸这个心中痛恨的敌人吃亏,另一方面则是为江东感到庆幸。

    虞翻与孙桓皆是江东重臣,他们二人当然知道孙权心中暗藏怎样的志向,委身于大汉为太尉,只是孙权的权宜之计罢了。

    旁人不知道,虞翻与孙桓可是知道,孙权之所以会下定决心出兵协助南中叛军,实则是曹魏暗中有派出使者,以姻亲为条件说动孙权。

    换句话来说,当下明面上大汉与江东是盟友,但实际上曹魏与江东也有着成为盟友的基础。

    若是在这场影响国运的梁州之战中,大汉战败了,那么江东的机会不就来了吗?

    在虞翻与孙桓二人看来,要是糜旸都不是十余万魏军的对手,那整个大汉谁还能挡得住魏军的铁蹄?

    想到这,虞翻与孙桓互相对视一眼,尽量不让自己的喜色露于脸上。

    虞翻与孙桓的小动作瞒不住诸葛亮,也从他二人的小动作诸葛亮也不难得知,这二人心中现在大概在想着什么。

    他之所以会在虞翻与孙桓二人面前透露出这个对己方不利的消息,一方面是这个消息本来就瞒不住。

    梁州之战可谓是天下人尽皆瞩目的一场大战,孙权是一定会派探子探查这场大战的详情的。

    或许由于汉中现在被魏军团团包围,一些太过具体的军情,孙权肯定没办法探查到。

    但“汉军陷入下风”这种流于表面上的事,势必瞒不住江东探子。

    既然瞒不住,那就不用瞒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嘛,诸葛亮是想通过这个消息,来引出他的下一句话。

    一向从容的诸葛亮这一刻浮现愁眉不展的神色,他对着虞翻与孙桓二人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朝内有人向陛下建言,想派出使者前往江东,希望太尉出兵北伐淮南,为大将军减轻一些压力。”

    “我今日召见二卿,为的便是这件事。”

    原来是求援来了。

    在得知诸葛亮的用意之后,虞翻与孙桓二人心中的喜意更甚。

    但表面这二人皆是与诸葛亮一般,脸露愁容。

    片刻思索之后,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