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六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

    第五百二十六章 魏军迷雾 会猎长安 (第2/3页)

上登高往外望去,州泰对魏军军营的整体构造有了个更清楚的认识。

    魏军军营大多依山势而建,这样的布营方式,大大加强了魏军营垒的坚固性。

    糜旸目前手中只有一万大军,此番前来更未携带大量攻城器械。

    在兵力及攻城器械皆不足的情况下,要想通过强攻的方式,消灭盘踞在魏军军营中的魏军,难度无疑是极大的。

    更别说魏军军营内,还有着数量不少的魏军呢。

    可以说魏军将坚固的营垒修建在斜谷口外,的确从事实上做到了,将汉军堵在斜谷口内的目的。

    无法率军远离斜谷口,与被直接堵在斜谷口内,并无什么大的差别。

    州泰脸上的凝重,及言语中的劝谏意味,并没有让糜旸不喜。

    哪怕州泰的推断是有失准确的。

    在糜旸看来,当下魏军的大营中,并不存在大量魏军。

    听完州泰的推断后,糜旸轻咦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众多贼军?”

    而州泰在听到糜旸的轻咦后,他不免愣了一下。

    这四个字,有什么不对吗?

    他与糜旸是被魏军军营中飘起的炊烟给吸引到山坡上的。

    而从那遍布整片军营的炊烟可以看出,斜谷口外军营内魏军的数量不会少。

    至少在上万以上。

    梁州大败,让整个关中元气大伤,这是事实。

    可同样的兵力放在整个关中是算少,但若集中在一处的话,那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。

    通过敌人的炊烟遍布范围,炊具数量来大致推断敌人数量,是春秋战国时期将领就会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并且这个技巧,还被明明白白的写在了兵书之内。

    基本只要有看过兵书的人,都会熟知这个技巧。

    可是从未领过兵的州泰却不知道,往往也有将领,会因为这种惯性思维,而被敌方将领蒙骗。

    见州泰还有所疑惑,糜旸指向身后那绵延的山脉,对着州泰言道:

    “若真有上万贼军在军营内,贼军为何不分兵囤聚山道险要之处,层层伏击我军?”

    褒斜道的地势颇为特殊,虽纵穿秦岭却不必翻越大山。

    这让褒斜道成为秦岭诸道中,路线较为平坦的谷道。

    但谷道毕竟是谷道,地形又能平坦到哪里去呢?

    当年褒斜道在未修栈道之前,绝险处须攀爬而行,危险万分。

    后来战国时期在秦国举大量人力物力的修葺下,褒斜道才慢慢成为可供大军行走的通道。

    可褒斜道中还是有不少地方地势水深流急,绝壁凌空,哪怕是有着栈道,但还是凶险万分。

    之前糜旸在率大军通过时,是十分小心翼翼的,就怕被魏军伏击。

    但结果并没有。

    这一路上走来,糜旸连一位魏军的影子都没看见。

    这一点是很异常的。

    曹真当年跟随过曹操南征汉中,对于褒斜道的地形,他应当十分熟悉才是。

    所以只要曹真不是个傻子,若是他手中真有上万机动兵力的话,他就应当派出大军进驻褒斜道,抢占各处险要之处,依托险峻的山势阻击汉军。

    历史上曹真便是如此做,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于褒斜道中击败了赵云的疑军。

    这足以证明曹真不是不会做这一点。

    但曹真为何没有这么做呢?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