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一章 粮道之忧 孟达何处

    第五百九十一章 粮道之忧 孟达何处 (第2/3页)

来,这样的事就经常发生在郿县上。

    因为此郿县不仅数次搬迁县址,还经常被裁撤改名。

    郿县长如实回禀糜旸之后,却一直不见糜旸有所回应,这让郿县长的心情变得忐忑起来。

    常言道伴君如伴虎,糜旸倒不是君,可他在郿县长的心中,却是比刘备可怕百倍。

    郿县长不知道的是,糜旸之所以没有及时给他回应,乃是脑海中在思考着一件事。

    思考过后,糜旸一方面让郿县长退下,一方面下令全军原地休整。

    当糜旸的命令下达之后,属于糜旸的主帐很快被搭建起来,然后一众汉将都齐聚在糜旸的主帐内,一同探讨着汉军的下一步行动。

    探讨的时候,黄权率先对着糜旸言道:“曹真退却,势必是率军前往五丈原了。”

    对于黄权的这个判断,帐内的诸位汉将脸上皆流露出赞同的神色。

    北伐至今,已经有半年有余的时间。

    在这半年有余的时间内,诸位汉将早就将关中的地图看烂了。

    熟知关中地形的他们,自然是知道五丈原这处地方的。

    五丈原位于渭水以南,武功水以西,原上地势平坦,方圆数里,十分适合大军屯驻。

    而且五丈原南靠秦岭,北临渭水,东西北三面均为陡坡,形势险要,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五丈原距离褒斜道不远。

    五丈原的东南方向不远处便是斜谷口。

    若一旦汉军能够占据五丈原,那么汉军便可顺势打通褒斜道的外围,这对汉军来说有着一个极大的好处。

    这个好处便是,汉军的军粮运输线会大大缩短。

    当下由于斜谷口处于魏军的控制中,导致汉军的粮道颇为绵长:

    汉军的粮草要从益州转运至南郑,再从南郑经阴平、武都二郡转运入天水,最后才能顺着渭水大道转运至大军中。

    如此绵长的粮道,不仅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,还会造成粮草在运输过程极大的损耗。

    并且还会无形中加深汉军粮道不稳的风险。

    虽说当下魏军主力被糜旸渐渐逼退至扶风郡内,可这条绵长的粮草经过的还有许多异族的地盘。

    现在汉军声威正盛,很多异族并不敢冒着风险攻击汉军的粮道,可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情况是会发生改变的。

    眼下是七月,再过三个月关中大地就要进入冬季。

    等冬季到来后,许多异族都会面临缺粮的境地。

    异族现在不敢攻击汉军的粮道是因为他们怕死,可要是在他们快饿死的情况下呢?

    人一旦饿疯了,那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。

    这一点糜旸及诸位汉将知道,曹真及诸位魏将自然也知道,对于异族的那副德性,当世人没有不了解的。

    所以黄权才会认为曹真一定会死守五丈原。

    因为若是五丈原被汉军占据了,那么汉军的粮道就会变成,从益州到南郑,再从南郑直接经由褒斜道转运至糜旸军中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不仅人力物力的损耗将会大大减少,汉军也再也不用担心粮道的安危。

    在赞同黄权的判断之后,诸位汉将脸上又浮现凝重的神色。

    眼下曹真手中的兵力虽不如己方,可五丈原地势险要,不是那么好夺取的。

    甚至曹真不需要守住五丈原太久,只要撑到冬季来临,那么许多担忧的事,在天时的影响下都会成真。

    诸将脸上担忧的神色被糜旸注视到。

    这代表着诸将心中,并无好的快速的夺取五丈原的办法。

    倒是诸将中的魏延,率先打破了帐内沉默的气氛:

    魏延起身对糜旸进言道:“大将军,既我军当下已经收复郿县,正当一鼓作气继续前进。

    五丈原是否难夺,何不等到我军到达五丈原下再行忧虑呢?”

    魏延的话让糜旸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觉得魏延的话有道理的糜旸,取出一道令旗交到魏延的手中。

    “五丈原西面有一小城名为西围,孤命你领兵一万夺下那城。”

    魏延没想到最近一直被忽视的他,会因为今日的建言而得到一个任务,这让魏延喜不自胜起来。

    看来人有时候就是不能太低调呀!

    魏延兴冲冲地上前接过糜旸手中的令旗,并对着糜旸言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