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一十章 征集粮草 孤城长安

    第六百一十章 征集粮草 孤城长安 (第2/3页)

心中的欣喜,杨嚣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。

    他只能对糜旸拜谢不已。

    而在安抚住杨嚣之后,糜旸又将目光望向在座的苏则。

    先前关中之所以能掀起那么热烈的举义浪潮,杨彪在其中自然居功至伟,但苏则的功劳也不可小觑。

    可以说苏则诛杀曹衮的举动,为本就堆满干柴的关中,彻底添上了最猛烈的那一把火。

    苏则见糜旸将目光望向他,他立即起身对着糜旸一拜,静候着糜旸的指示。

    可糜旸一开始对苏则说的却是这么一句话:

    “孤曾听闻先前苏公举义时,以“敢换青天”阐发心中志向。

    今大汉十万雄兵在此,可谓青天已换乎?”

    听到糜旸的话后,苏则先是一愣。

    然后反应过来的他,脸上登时便露出笑意。

    他没想到当初的起事口号,竟然会流传进糜旸的耳中。

    只是性情刚烈的苏则,自然不会回答不上来糜旸的询问。

    苏则对着糜旸深深一拜道:“青天何貌,吾今日见矣!”

    对于苏则的一语双关,在座众人都会意的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是呀,十万带甲汉军可以象征着大汉的国威,那么将十万汉军比作是关中生民的青天自然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可在座的人,哪个人又不是城府深沉之辈。

    苏则说这句话时看向糜暘的目光,很明显透露出了他话语中的第二层含义。

    糜旸又何曾不是关西世家的青天呢?

    有些事不需要说的太明白。

    糜旸听完苏则的回答后,脸上也流露出些许笑容。

    该说不说,听夸人还得听世家子弟的。

    只是糜旸在笑完后,便又发出一声叹息道:

    “当下关中虽大部已经收复,可长安至今还在逆魏的手中。

    孤曾向陛下立下过军令状,必在今年之前为大汉收复长安。

    今距离年底不足三个月,时间紧迫,令孤每每想起就颇为忧心呀!”

    该说不说,看变脸还得看糜旸的。

    在座的诸位关西世家家主,见糜旸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愁容满布,这也让他们的心跟着揪了起来。

    眼下他们都将各自家族的未来,押在了糜旸的身上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是绝对不能容许,糜旸有任何挫折出现的。

    苏则这下也明白了,糜旸方才为何会将目光注视在他身上的原因。

    在座的众多关西世家家主中,就他身上有军功,加上当下他又是大汉的后将军,所以有些事只能他主动来询问。

    苏则上前一步,对着糜旸躬身问道:

    “长安虽城坚池厚,但眼下大将军之神威定然已经传入长安城内。

    想来长安城内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,大将军又何须忧心过甚呢?”

    苏则提出了他的看法。

    第一时间,糜旸就肯定了苏则的看法。

    “然也,苏公所言极是。”

    说完这句话后,糜旸陡然话锋一转,又加重叹息语气地说道:“然诸君有所不知的是,我军入关中作战以来,至今将近一年。

    时至今日,我军的粮草渐有入不敷出之感。

    孤担心的是,一旦我军粮草断绝,到时候我军就算有攻取长安之心,也将无攻取长安之力呀!”

    糜旸娓娓道来了他心中的忧虑。

    而在听完糜旸的忧虑后,在座的诸位世家家主,脸色齐齐一变。

    他们又不是糜旸军中的人,糜旸却突然将粮草不足这等军事机密,透露给他们。

    那么糜旸的目的不是很明显了吗?

    糜旸想做的是任何有魄力的上位者都会做的一件事——向各大世家征粮!

    诸位世家家主,都听出了糜旸话中的未尽之意。

    可就是这层未尽之意,让不少的世家家主脸上,浮现了犹疑之色。

    他们手中有存粮吗?

    那定然是有的。

    别看关西世家近年来在政治上颇为沉寂,加上早些年关中屡遭战乱,但耐不住关西世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太好了。

    浩浩渭水流经之地,在关中构筑出了一整片广袤肥沃的平原。

    关中平原的富庶,可是天下有名的。

    凭借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,虽说一众关西世家家中的存粮,不能与鼎盛时期相比,但也算“薄有余粮”。

    正因为颇有些储蓄,所以在面对糜旸含蓄的征粮请求时,大部分关西世家家主才会脸色犹疑。

    捐粮对他们来说,是一件心痛的事。

    更何况谁知道汉军的粮食缺口有多大?

    要是将他们的存蓄榨干了该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