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六十五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

    第六百六十五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 (第2/3页)

    当数之不尽的火把与灯笼被聚拢在一处时,它们共同发出的亮光,足以将整座长陵照的宛若白日。

    一座高达十数丈的高台,静静地矗立在刘邦的陵园之外。

    高台位于刘邦的陵园与先汉功臣陪葬墓群之间。

    若他们真在天有灵的话,那么借助着亮如烈日的火光,他们一会是能清晰的看到高台上发生的一切的。

    早就换好常服的一众汉臣,在夜幕刚刚降临的那一刻,就已经纷纷来到了高台之下。

    由于宴会尚未正式开始,故而一众汉臣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着。

    或许是谈到什么高兴的事,又或者想起今日白间长安百姓对大汉的真心祝福,许多汉臣口中不断地传出开怀的笑声。

    而作为大汉大将军的糜旸,他的身边却鲜少有人聚集着。

    不是糜旸人缘不好,是糜旸当今的身份,与许多大臣不在一个档次上。

    追封关羽为王的事件后,更让许多汉臣心中对糜旸的敬畏情绪多上了不少。

    就连糜旸的许多嫡系部下,他们也都宁愿自己聚在一起,而不主动向糜旸靠拢过来免得拘束。

    不过倒也不只是糜旸得到了这番「冷遇」,张飞与诸葛亮的境况与他差不多。

    只不过相比于性情恬淡些的糜旸与诸葛亮,张飞的性格可就直接多了。

    既然旁人不来主动找他,那他就主动找别人。

    只见张飞一只手捧着酒壶,一只手拉着无奈的赵云,在三三两两的人群中不断穿梭着。

    在他二人的身后跟着拉着一车美酒的糜忠。

    每当来到一处人群聚集的地方,张三爷先标志性的大笑几声,然后就以各种理由开始劝酒。

    许多大臣实在没想到,张三爷竟会如此主动。

    可面对着张飞的劝酒,哪怕是糜旸也得硬着头皮喝下,更何况他们呢?

    在张飞不断往来穿梭的时候,已然有不少汉臣的脸上浮现了醉意。

    得亏赵云在一旁死死拉着张飞,不然在刘备还未到来之前,恐怕就得有一部分汉臣,直接被张飞给灌醉了。

    在看到张飞吹胡子瞪眼,与着魏延比拼酒量之时,糜旸就将关注的目光,从那处转回到了身旁。

    他的身旁,有着他的妻子与儿子。

    看到糜旸目光的回来后,关嫣似打趣,又似抱怨地说道:「妾以为夫君都忘记了,我与澄儿在的事了。」

    听到关嫣的这句话后,糜旸的脸上不可避免地浮现了愧疚的神色。

    近年来他忙于军务,实在鲜少有时间陪伴妻子。

    说句扎心的实话,糜旸也是在收复长安后方才想到,他的儿子竟然都能打酱油了。

    身为大将军,糜旸自问对大汉是无愧的。

    但身为夫君,人父,糜旸却不敢如此自问。

    糜旸并未正面回应关嫣的话,他只是直

    接从关嫣的怀中,将小糜澄给抱了过来。

    小糜澄生于章武二年,按年岁算的话,小糜澄今年都将近五岁了。

    或许是一年未见糜旸,故而当小糜澄落入糜旸的怀中后,他显得有些拘束。

    可在糜旸逗弄了一会他后,由于血脉的联系,小糜澄很快就跟糜旸熟络了起来。

    一声声银铃般的笑声,不断从小糜澄的口中发出,而这些笑声听得糜旸的心都快化了。

    看着糜旸与小糜澄之间欢乐的模样,关嫣的脸上也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。

    趁着糜旸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,关嫣似是不经意间提起一件事道:

    「随着澄儿渐渐长大,近来府上多了许多拜帖。

    那些拜帖大多是当世宿儒发出。」

    初次闻听这件事,糜旸不免一愣。

    世人都知道他常年不在府中,那么那些宿儒的拜帖,就不可能是为了拜访他而发出。

    至于若不是他的话,他的父亲糜芳、兄长糜忠,想来也得不到那些宿儒的青睐。

    在排除掉这些选项后,那些当世宿儒是为了谁而发出拜帖,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了。

    不就是为了他怀中的小糜澄吗?

    而那些宿儒会有这个举动,也不难理解。

    五岁,是当世名门子弟应当授学的年纪。

    糜澄身为糜旸的嫡长子,他的身份自然是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