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七十五章 全城悲痛 上定庙号

    第六百七十五章 全城悲痛 上定庙号 (第2/3页)

的悲痛无法自抑,哭倒了在长安宫城下好些人。

    当糜旸得知这个消息后,见百姓们只是聚集在宫城外恸哭,并无其他过分的举动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糜旸也只能默许百姓的这种自发举动。

    而就连百姓与军队尚且如此,更别说陪伴刘备风雨数十年的公卿大臣们了。

    大将军张飞号泣呕血。

    卫将军赵云扶柩晕厥。

    骠骑将军马超膝行叩首。

    后将军黄权以头抢地,声泪连连

    凡是能叫的上号的大臣,无不在用自己最激烈的反应,在叙说着心中的悲痛。

    就连刚刚归附大汉的满宠、蒋济们,也跟随着众多大臣跪伏在刘备的寝殿外,哭声阵阵,不能自已。

    偌大的未央宫,在刘备去世的当日,就处处挂满了白帘。

    而在那处处白帘之下,俱是泣涕不绝的大臣,内侍、宫女、羽林卫们。

    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痛哭声,诸葛亮与糜旸好几次也无法控制住自己。

    可诸葛亮与糜旸却知道,身为辅政大臣的他们,现在却不是一味痛哭的时候。

    强忍着心中强烈的悲伤,诸葛亮与糜旸一同率领众臣,拥戴着太子刘禅在灵前继位。

    待让刘禅成为新任之君后,诸葛亮与糜旸分工合作,诸葛亮率领着相国府诸僚属,全力负责着刘备的丧葬事宜。

    而糜旸则是率领大司马府内的诸僚属,一日之内连下数道命令,从最大程度上维护着长安城的治安。

    在诸葛亮与糜旸通力合作的情况下,长安城内外的臣民虽因为刘备的驾崩,引发了一场心灵上的巨震。

    但最终在刘备驾崩后,长安城内外终究没有大的乱子发生。

    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,都在朝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着。

    而刘备似乎提前意识到,在他死后长安城内外会陷入一片无法自拔的痛哭中。

    于是在刘备遗诏中,仿照太宗故事,特地做出了如下规定:

    在他驾崩三日后,全国上下皆去掉丧服,不禁一切个人享受之事。

    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,大汉上下臣民为表示哀痛,皆早晚各哭十五声就要作罢。

    至于在他下棺后,全国臣民更是要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