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九十八章 陆逊献计 荆州躁动

    第六百九十八章 陆逊献计 荆州躁动 (第2/3页)

气。

    反观我军,休养数年,合肥一役,折损甚微又扩地千里,正是兵精气盛之际。

    故彼有乘胜之势,我却有天时之优,一胜也。

    再者:

    彼革新军制,五兵虽利却将易兵新,军力未复,二胜也。

    彼擅陆战,我精水行,大江荡荡,护我疆域,三胜也。

    洛阳、黄河、义阳、江陵,彼各当有守,势分为四,而我军专力为一,四胜也。

    从会稽至吴郡,稻田万亩,若彼趣江夏,熟稻千顷,为我之后,可支数年,五胜也。」

    「我军有此五胜,以糜旸之才,又岂会因一时锐气,而骤起大兵乎!

    纵糜旸似当年曹操目空一切,执意东征。

    我军有此五胜在,臣亦有信心,令糜旸步当年曹操之后尘!」

    当陆逊洋洋洒洒地说完心中韬略后,满殿众臣的脸上都流露出震惊之色。

    就是孙权也难以掩饰内心惊讶,不自觉地在御座上站起身来。

    「操虽拖名汉相,其实汉贼也...

    况操自送死,而可迎之邪...

    将军禽操,宜在今日!」

    不知怎么的,听完陆逊的献策后,孙权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十数年前的那个午后。

    那一年曹操率二十万精锐南征,那一日殿内气氛亦如今日这般沉重,不安。

    可就在众臣皆束手无策之际,却出现一白衣纶巾之英雄。

    他就如今日的陆逊一般,脸带沉稳的为殿内的孙权及众臣分析时势,辨明利害。

    「仅请精兵三万,瑜愿为将军破之!」

    最后那人更是以一句豪气盖天的话,为上百江东君臣定下了抗争的基调。

    「公瑾......」

    孙权控制不住地,喃喃念出了那人的名字。

    同时孙权看向陆逊的目光,也变得愈发热切。

    不仅孙权,当年曾参与过那场决定江东生死存亡议会的大臣们,现在他们都用一种怀念,惊喜的看着陆逊。

    难道陆伯言,真能与公瑾相比乎?!

    当这个想法在心中浮现时,众臣心中的不安感瞬间被驱散了不少。
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当孙权从震惊和缅怀的情绪中回过神来后,他对着殿中的陆逊问道:

    「伯言以为,糜贼到荆州后,若不速战又当如何?」

    对于这一点,陆逊心中也早就想好了答案。

    片刻之后,陆逊就拱手答道:

    「臣以为,以糜旸之才,他至荆州后,当采王道之策,会以积蓄国力为首要。

    一为煮盐兴冶,为军农要用,并作舟船,操练水军,豫顺流之事。

    二为发使告以利害,诱我民心,乱我根基。

    三为厚待孙登,示仁厚姿态,安士民以亲远人。

    三举齐发之下,加糜旸率重兵屯于边境,时光流转,难免境内会有人起叛逆之心,欲投彼也!」

    「故臣建议,陛下当择心腹之人充任边将,并令各边将统属于一人,再赐予那人生杀之权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纵事急,终不致大祸也!」

    说上心中所有的对策后,陆逊对着孙权深深一拜。

    而随着陆逊的这一拜,孙权看向陆逊的目光更加欣喜。

    论个人军略,孙权实在一般。

    可孙权数十年来,能一直保有江东基业,在于他有个很特殊的天赋。

    那便是他善于识才,更善于辨别各种策略的优劣之处。

    在孙权看来,陆逊当下所提的应对之策,无疑是十分恰当的。

    孙权深深看了一眼陆逊后,又将目光看向殿内的群臣,他朗声问道:

    「诸卿以为伯言之策如何?」

    殿内的东吴众臣在听到孙权的询问后,他们抬头看了一眼陆逊那挺拔的身影。

    众臣虽无陆逊之才,可他们都不是愚笨之人。

    陆逊都将利害剖析的如此清楚了,他们又岂会不知道陆逊所言,乃是当下对东吴来说最好的策略呢?

    「臣等附议!」

    一时间,众臣都开口同意了陆逊的策略。

    若你真有公瑾之才,那我等便愿信上你一次。

    坐在御座上的孙权,见众臣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,他的脸上流露出喜色。

    孙权喜得不仅是陆逊为他献上了佳略,他还喜的是,在陆逊的佳略下,众臣的语气变得坚定了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