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

    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 (第1/3页)

    因心中想到了办法,田豫心中就燃起了觐见曹叡的心思。

    田豫现任护乌丸校尉,虽表面上职位不高,但护乌丸校尉与一般的校尉不同,真论起地位的话,田豫的地位不比幽州刺史低。

    本来以这样的身份,田豫想觐见曹叡不难。

    但令人意外的是,当心中的想法出现后,田豫的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。

    一旁的家仆跟随田豫多年,对田豫的心思颇为了解。

    察觉到自家郎君的神色后,他便知道了田豫是为何而苦恼。

    「家主,算了吧。」

    家仆长长的叹了一口气,并如是劝道。

    家仆之所以会这么劝田豫,自然不是因为他想田豫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
    是因为家仆知道,自从田豫投效曹操以来,曹操一直对他忽冷忽热。

    曹操之所以会对田豫如此,是由于田豫性格不够讨喜吗?

    还是说田豫的能力,不足以引起曹操的重视?

    这两点都不是。

    论起名声,田豫早年就是公认的大孝子,他与同僚相处的更是十分融洽。

    而论起能力,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件事了。

    曹彰生前曾立过一件大功——远征代郡,大败乌桓与鲜卑的数万雄兵。

    因此大功,曹彰生前不知受到了多少赞誉。

    但世人很少知道的是,当时曹彰之所以会获胜,基本上都是田豫在暗中筹划的功劳。

    而从曹操特地任命田豫为曹彰的副将可知,曹操很早就看出了田豫的才能不同凡响。

    可要是并非以上两点,那么一向爱才的曹操,又为何会对田豫忽冷忽热呢?

    原因就在于在田豫少年时,曾因仰慕刘备的作风,主动投效过刘备。

    只是后来兵凶战危,田豫为保护老母,只能不得不暂时离开刘备。

    田豫离开时,刘备哭的可伤心了。

    刘备会有此表现,足以说明他对田豫的看重。

    数十年来,能同时得到曹操与刘备看重的人才,恐怕也不过十指之数。

    可惜纵使田豫再如何有才能,曹操在听闻过田豫与刘备惺惺相惜的过往后,也会对田豫有所忌惮。

    而这种忌惮,在曹操去世后,不仅未在曹丕的身上消失,反而愈演愈烈起来。

    曹丕的能力不如曹操,故而田豫越优秀,他越不会放心。

    要不是有着曹丕数年的有意打压,凭借田豫过往立下的赫赫战功,田豫又岂会只是一护乌丸校尉?

    多年的打压下,田豫本该冷却心中那颗想建功立业的心。

    但田豫真的做不到。

    面对家仆的劝阻,田豫思考了一番说道:

    「听闻陛下有武帝之风,我应该试上一试。」

    田豫的想法很简单,要是曹叡真的像曹操的话,那么在国家危难的时候,曹叡是会不顾一切起用人才的。

    若无这番自信与胆气,曹叡也就配不上「颇有武帝之风」的赞誉。

    打定主意后,田豫抬起桌案上的毛笔,伏首快速写了一封奏表。

    当写完奏表后,田豫并未让家仆将这封奏表送往尚书台。

    「你将我的奏表,亲自送到陈司空府上。」

    田豫想的是,让陈群帮他一把。

    田豫不能断定陈群会不会帮他,但田豫知道,若他的这封奏表直接送入尚书台,很大可能会石沉大海。

    故而就算希望再低,他也要试上一试。

    家仆接过田豫的奏表后,连忙就走出了驿馆,朝着司空府的方向走去。

    作为大魏的三代元老,陈群的府邸在邺城是很有名的。

    没花多大的功夫,田豫家仆就找到了陈群的府邸外。

    而田豫家仆也是第一时间,就将自己的身份告知,并将手中的奏表交给陈府的门房。

    正所谓宰相府前七品官,身为陈群的门房,自然是有眼力见的。

    护乌丸校尉,可是实打实的边疆大将,陈府门房不敢怠慢,在将田豫家仆迎入府内好生安置后,他便带着田豫的奏表找到了刚刚回府的陈群。

    陈群刚从海量的奏表中抽身回府,心情正是烦躁的时候,这时他听到有人想走捷径直接向他递奏表,他本能的感到不喜起来。

    拒绝的话语正要从陈群的口中说出,然旁边一位年轻人的声音却让陈群改变了主意。

    「田豫?

    他的奏表倒是值得一观。」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