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五十七章 敌明我暗 以奇制奇

    第七百五十七章 敌明我暗 以奇制奇 (第1/3页)

    汉章武六年,十月初。

    在宛城内的曹休,正在会见着一位重要的人。

    这人正是毛遂自荐,率军来到宛城支援曹休的田豫。

    曹休与田豫之间并不陌生,甚至当年曹操远征河北时,曹休与田豫还共事过一段时日。

    既然共事过,那么曹休自然是知道田豫的才能的。

    故而曹休心中,对曹叡能派出田豫来支援他,还是感到颇为欣喜的。

    在敬完田豫一杯酒后,曹休对着田豫问道:

    “国让千里南下,可有何教我?”

    问这句话的时候,曹休脸上露出期待的神色。

    这段时日来,曹休心情变的相当不错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,他原本面临的危急处境,得到了很大的缓解。

    遥想八月的时候,糜旸以张郃为奇兵袭夺博望,那时候的局势对魏军来说,的确是糟糕透顶了。

    那时候任何人都以为,糜旸会一鼓作气夺取宛城,然后进兵许昌。

    亡国之象,好似就在眼前。

    后来大量汉军出现在宛城外,也证明了这个猜想。

    说实话,那时候曹休虽不断在宛城内激励士气,但他心中未尝没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。

    但好在曹叡果决,急忙派出使者联系孙权,让孙权派陆逊率重兵奇袭荆南,以重现当年关羽腹背受敌之局面。

    从当下的局面来说,曹叡的计谋无疑是成功了的。

    毕竟糜旸在得知公安有危险后,就连忙率一部分兵马回援荆南。

    这直接导致了,曹休面临的压力骤然减少。

    从可能死亡的边缘,被猛然拉回,这换谁会不感到兴奋呢?

    不过曹休亦知道,大魏的危局远远还未到过去的时候。

    至少糜旸还未死,不是吗?

    面对曹休的请教,田豫不禁思忖起来。

    他虽刚刚来至宛城,但之前在经过许昌时,他就从夏侯尚的口中得知了糜旸率军撤退的事。

    怎么说呢。

    感觉自己的计谋,能够成功逼退名满天下的糜旸,田豫的心中还是颇为自得的。

    不过田豫与曹休的看法一致——只要糜旸一日不死,就远未到他们放松大意的时候。

    略微思忖后,田豫便开口问道:

    “还望大司马告知,当下关于糜贼的最新动向。”

    听到田豫的询问后,曹休笑着让身后的王濬,将一份最新探查到的情报送到田豫的手中。

    从王濬手中接过情报后,田豫很快就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看完手中的情报后,田豫下意识地赞道:

    “真不愧是他,竟能想出以火治水,化横江铁索为灰烬的计策。

    潘璋死的不冤。”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哪怕是在宛城中,曹休也是能得到州陵被糜旸夺回的最新消息。

    当赞完糜旸后,田豫随即意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:

    “今吴军后路被糜贼所断,陆逊可曾有派出使者,向大司马求援?”

    见田豫能这么快意识到关键所在,曹休自若的抚须答道:

    “那是自然。”

    回答这句话时,曹休的心中浮现了些许感慨。

    就在两个月前,还是曹叡着急忙慌的向孙权求援。

    没想到仅仅过去两个月的时间,局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——原来的执刀者,竟好似变成了待宰羔羊。

    等曹休回答后,田豫就连忙问道:

    “那大司马对陆逊的求援,是如何看待的呢?”

    问完这句话后,田豫便目光灼灼的看向曹休。

    虽说他是曹叡派来宛城的,可曹叡派他来,是为了协助曹休。

    既是协助,田豫必须要搞清楚,曹休的战略目标是什么。

    面对田豫的询问,曹休不假思索地答道:

    “盟友之请,自当尽力。”

    曹休回答的斩钉截铁。

    曹休并不愚笨,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。

    若是他对陆逊的求援不管不顾,或者出工不出力,那么等陆逊败亡后,再无后顾之忧的糜旸,就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宛城。

    曹休觉得胆战心惊的事,经历一次就足够了,他不想再有第二次。

    而曹休的回答,让田豫脸上露出笑意。

    曹休当年能得到曹操的器重,果然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“大司马英明。”

    在赞完曹休后,田豫便说道:

    “上月糜贼虽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