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【郑国崛起】

    第八章【郑国崛起】 (第1/3页)

    繻葛之战

    周郑之间的交恶继续,公元前707年,周桓王终于免去郑庄公左卿士职务,作为报复,郑庄公拒绝朝觐周桓王。朝觐天子是诸侯不可回避的义务,不朝觐周天子,就是不承认周天子的领导地位,意味着自己不再服从于周天子的管理,眼里有没有天子,这是大事,比偷粮食的事大多了。于是,这一年秋天,周桓王为维护王室尊严,征调陈、蔡、卫三国的军队,并亲率王师组成联合国部队讨伐郑国。

    放在过去,天子亲自带着诸侯国的军队来讨伐,做为一诸侯国早早地认错,服软了事,不然会家破人亡。但现在不同了,人家郑庄公不怕,不仅不怕,还摆开阵式给你过招了。过去老子打儿子,儿子可以挨打,现在,他要给你过招了。郑庄公率郑国的军队迎战联军。于是双方在繻葛,即今天的长葛摆开阵式,正式交战。

    周天子率领王师做了这样的部署:以虢公林父指挥的军队及配属的蔡国、卫国的军队组成右军,由虢林父指挥;以周公黑肩指挥的军队及配属的陈军为左军,由周公黑肩指挥;周桓王作为三军统帅则亲自指挥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。

    针对周联军的布阵形势和特点,郑庄公采纳郑大夫子元(公子突)的建议:用左方阵来对付蔡军和卫军,用右方阵来对付陈军。先找软柿子捏,把陈国的军队作为突破口:“陈国国内发生动乱,将士们无心打仗,缺乏战斗意志,如果先攻击陈军,他们必定奔逃。陈国的军队败逃,周天子的军队一定会阵脚混乱,然后趁机攻击蔡国和卫国的军队,蔡、卫两国军队支撑不住,也一定会争先奔逃。这时我们可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中军,就可以获得成功。”郑庄公听从了。让大夫曼伯担任右方阵的指挥,祭仲担任左方阵的指挥,原繁、高渠弥带领中军护卫郑庄公,摆开了叫做鱼丽的阵势。

    所谓鱼丽阵,其实就是徒兵与战车相互掩护,密切协同、攻防自如战阵。当时惯常用的阵法,是战车居前,隶属徒兵跟随在战车之后,而郑庄公的鱼丽阵,则是让徒兵以伍(五人)为单位,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、右、后方,填补车与车间的空隙,形成协同作战的态势。

    战斗开始,郑庄公命令左右两边方阵说:“大旗一挥,就击鼓进军。”郑国军队士气高昴,团结一致,一点没有儿子打老子的愧疚。

    这就很可怕了。

    结果,防守一方的郑国军队率先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战役的进行,果然如子元所设想的,陈国、蔡国、卫国的军队毫无斗志,在郑国军队的冲击下,一触即溃。周军一开战,就失去了两翼。周军的主力中军受到左右两翼溃兵的困扰,阵势大乱。郑国的军队趁势从两边合拢。周天子的王师大败。

    周桓王引军而退。混乱中,郑国的将军祝聃(音丹)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,祝聃(音丹)一时性起,甚至想趁机冲过去活捉周天子。郑庄公赶忙阻止。告诉自己的手下,“君子不能欺人太甚,何况对方是周天子,适可而止就行了。我们的目的只是挽救自己,使国家免于危亡。能做到这些就足够了。千万不能惹事。”

    姬寤生还是有政治头脑的,王毕竟还是王,还是我们周家老大。因此,不再追击。真要是把天子抓了,怎么面对天下的诸侯,那才是骑虎难下。不仅不能抓周天子,还要负荆请罪,当天晚上,郑庄公派大臣送大群牛羊赴周军军营,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和被他们打败的将领,作出诚心向周天子周桓王请罪的状态,请求赦免。

    4.天子挨打之启示

    伟大光荣神圣的周天子带领诸侯国军队打小诸侯,却被诸侯给打了,就像老子打儿子,却被儿子打了一样窝囊。这样的奇耻大辱也使得周天子一夜之间搞清楚一件事。周王室已经不是想当年了。“想当年牙如铁,生嚼蹄筋不用切;现如今不同了,吃块豆腐也出血”。繻葛之战使姬林终于知道,从今以后,自己这样的周天子只能与豆腐和猪血为伍了,再也不敢碰硬东西了。

    郑国这一箭,摧毁了三百多年周王朝国王的最高权力和威望。它让诸侯们一下明白,山中已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