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 商人的重要性

    第135章 商人的重要性 (第2/3页)

    “民风好武,很多青年都想学好武功,为国家开疆扩土。毕竟一旦打到一国去,就能娶到异国媳妇,而且还能分到比国内更多的田地。”

    “甚至还有很多大都的百姓,想尽一切办法,想迁徙道辽阳那边去。”胡惟庸道,“人口有的向西南迁徙,有的向辽阳迁徙,久而久之,中原,南方的百姓大规模减少,不利于这两地的发展。”

    “这大概就是,陛下那条策略的一些……小小的弊端吧。”刘伯温道。

    “百姓迁徙,是他们的自愿。”朱元章道,“中原和南方的官员,只能自己想办法。如果你们给的条件好了,百姓自然不会迁徙。”

    他此时的想法是,你们害怕百姓都迁走,那就求咱在南方实行摊丁入亩,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吧。

    然而群臣闻言,只是一阵沉默。

    毕竟,如果要实施这两条新政,他们的利益受损最大。然而不实施的话,百姓都迁徙走了,他们的土地,恐怕连佃农的雇佣不到。

    没有百姓可供他们盘剥,就算他们土地再多也只能荒着,他们总不能自己去耕种。

    百姓少了,他们就不得不提高佃农的工价,有时候甚至还招不到人。

    佃农的地位不断提高。

    “行了,退朝。”朱元章道。

    那些官员不主动求着自己实行新政,那就证明时机未到。

    朱元章回顾了一下以往。自从发现了秦宇这个绝世大才之后,大明已经迎来了新的局面。对内,平定了匪患,在生产上实行了摊丁入亩新政,税制上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,在文化上施行了文艺复兴。

    对外,征服了高丽,大明版图扩张,接下来还会占领琼州和北港,吐蕃。

    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    而所有的变化,都是秦宇给大明带来的。

    实施这些政策的基础,是银子,而国库的大量银子,也是用了秦宇的策略才赚来的。而现在国库的银子明显有些不够用了,那些商贾富户的韭菜也不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