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三省六部制的弊端

    第251章 三省六部制的弊端 (第1/3页)

    当时三国演义还不那么出名,并没有成为四大名着,所以罗贯中的态度,是虚心求教。

    “对于《三国演义》这种名着,我只能说说自己个人的看法。”秦宇道,“一部作品写出来,本来就是要给后世之人评价的,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诸葛亮。”

    历史名着?罗贯中闻言心中激动不已:在学究天人的秦先生眼里,我的拙作竟然是名着?

    “《三国演义》描写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战争场面,构思宏伟,手法多样,使得读者好像跨越了千年,亲临当时的古战场。尤其是其中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、跌宕跳跃,读来惊心动魄。全书的文不甚深,言不甚俗,简洁明快。”

    “在《三国演义》写成之前,人们对三国那段历史并不热衷。《三国演义》一出,它塑造的一系列三国人物,便在我国已家喻户晓,妇而皆知。”

    “它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,也是古代历史中成就最高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。广泛流传,魅力无穷,在文学史上,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。”

    居然……有如此高的评价?

    罗贯中闻言身躯微微颤抖起来,他还不知道,他写的这部,将来会成为四大名着之一。

    真的有这么好吗?朱元章侧头想道,既然先生对他的书评价这么高,那就全国大规模刊印发行好了,先生说好那就是真的好。

    至于施耐庵的《水浒传》,因为描写的坏人太多,已经被禁止。

    师徒俩的差距,咋就这么大呢?

    “不过,还是有些不足之处的。”秦宇道,“比如说,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,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。诸葛亮是一代名相不假,但把他吹成了能呼风唤雨的神仙,就太过了。”

    “以至于有好多人,抓住这一点不放,借此攻讦丞相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诸葛亮一开始的隆中对,就有对局势的误判。千里之遥分兵两处,失败那是必然。”

    “隆中对的意思是从荆襄和益州两处出兵,夹击曹操。孙权又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