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三章

    第一百一十三章 (第1/3页)

    孔敏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,想到了昨日语忻过来传的话,她终于等到这一天了,宸王殿下要整治科举制度了,那么,她就能够参加科举,走自己想要的路子。

    大半夜的直接披衣服起身,坐在书桌前,拿起笔,就开始回想之前世界中的事情。

    在她的世界中,科举制也是在各朝各代中,层层废立,最终确立出来的一个雏形,首先,就是让皇帝先收权,只有中央掌握了选举权,这个事情才可以正式实施起来,她们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了,乡试,贡试,殿试,这一连串的考试在一年中全部完成。

    刚开始的初创时期,先建立的,是进士科,以试策取士,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贤能人士提供了参政的机会,吸纳了出身下层阶级的人才进入统治阶级,使得有才能有学识的贤士能够有机会在朝廷任职,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。

    科举制分常科和制科两种,每年分期举行的称为常科,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为制科。扩充学院,增加学院也是必须要做的,毕竟,没有上课的地方,怎么学?还不是只有那些贵族才能读的起?

    有了殿试,排除了通过买通官员考取进士的现象,对于朝廷的人才任用有很好的促进,对完善科举制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。

    当时,好像是唐朝初期,科举制的出现使庶族有了参与政治的机会,庶族的势力不断增加,在此期间也出现了「门第兴替」不常的变化。

    当然,科举制的改革,并不会让世族大家与官场断绝,虽然丧失了「魏晋」时期官吏选拔中的种种便利,但是在经济与教育资源方面仍然优于多数的庶族

    对于科举考试,他们也同样重视,同样将科举考试作为能够跻身官场、谋取***以光耀家族的途径,对于科举考试的热情并不亚于其他士人。

    「士之美者,非贵胄之子而登卿相之位,况投笔而为王者师,挽车而为王者相,其白屋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