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一章 祭祖量衣

    第三百三十一章 祭祖量衣 (第1/3页)

    是夜,赵文昭照旧还是处理完军务就去紫竹院里歇着,用膳时,墨闻舟可谓是温柔至极,让赵文昭以为,德安贵子派人来没有打扰他。

    但是到了想要安置的时候,却发现墨闻舟的脸酡红的厉害。

    赵文昭以为他的身子不舒服,摸着他的额头,刚想要叫太医,墨闻舟快速的捂住赵文昭的嘴。

    「殿下……不用叫太医的。」墨闻舟有些犹豫,仿佛难以启齿的模样。

    「到底怎么了,你和本王说清楚。」赵文昭眼中的担忧不是作假。

    墨闻舟心里有一丝慰藉的时候,心里却又酸涩不已。

    「殿下,臣侍这是正常情况而已,臣侍的小日子来了,怕是不能侍奉殿下了。」墨闻舟低着头小心说道。

    赵文昭却瞬间冷下脸来,今日刚巧德安贵子身边的芸思来了,而墨闻舟又恰巧来了小日子,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情……

    赵文昭的脸色变了又变,最后什么也没有说,直接冷着脸就出去了。

    语昕跟在赵文昭的身后,脸色复杂的冲想要追来解释的青郢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见青郢听话的停下步子,这才快步跟上赵文昭。

    回前院需要路过府内的花园,刚巧碰上了拿着一碗药的陈嬷嬷。

    赵文昭皱着眉,陈嬷嬷端着碗,很明显这不是他喝的,因为陈嬷嬷的院子是在前院的,因为陈嬷嬷是她的奶公,自然是亲近的。

    「陈嬷嬷……你这是……端给谁的。」赵文昭犹豫着还是拦住了陈嬷嬷。

    「这个啊,这是给王夫的,他小日子来了,虽说经过这这日子来的调理,可身子还是弱的,所以喝着暖宫的药还是需要的。」陈嬷嬷想到墨闻舟的身世外加他的身子,心里想那也是个可怜的。

    赵文昭听到陈嬷嬷的话楞在原地,语昕看到了,就示意陈嬷嬷可以先走了,殿下交给她来照顾。

    陈嬷嬷见语昕那不急的模样,就知道赵文昭没事,这才放下心来,端着药下去了。

    赵文昭仔细想着,这将近一个月来,她夜夜宿在紫竹院,不见墨闻舟有不适的时候,刚巧到了月末,墨闻舟来了小日子也实属正常。

    想到自己刚才对待墨闻舟的态度,心里就有些对不住墨闻舟的感觉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赵文昭提脚又原路返回,回到紫竹院,她让下人们都别出声,轻步走进主卧。

    看着屏风后的身影,墨闻舟正憋气喝着药,不用想,墨闻舟此时的表情也是不舒爽的。

    抬脚走到屏风后面,墨闻舟刚放下手中的药碗,一抬头就看到赵文昭站在不远处。

    陈嬷嬷和青郢在看到赵文昭的一瞬就识趣的退了下去,屋内只留下墨闻舟和赵文昭两个人。

    还是墨闻舟打破了屋内的沉默,「殿下,您……怎么回来了?臣侍有罪,臣侍今日无法侍奉殿下。」

    赵文昭看着墨闻舟低着的眼睑,走过去抬着墨闻舟的下巴。

    细看,墨闻舟的脸上确实有着一抹不舒服的苍白,「本王错怪你了,你可怨?」

    「臣侍怎么会怨,殿下是臣侍的妻主,虽说今日舅舅的人来了,可是臣侍的天是您,臣侍怎么会把你往外面推呢。

    臣侍是男子,哪里有男子会将自己的妻主往别人怀里推呢。」墨闻舟的脸上挂着一丝小埋怨。

    赵文昭这才将墨闻舟揽在怀里,墨闻舟顺势将脑袋靠在赵文昭的怀里,「殿下,臣侍没有您想的那样大度,人前,臣侍可以做做样子,可人后,人家依旧会吃味的。」

    赵文昭听着墨闻舟那有些撒娇的语气,心神一漾,知道自己给他的还是太少了些。

    「今夜本王陪着你,什么都不做

    ,好好休息吧。」赵文昭拍了拍墨闻舟的后背,示意他安心。

    「殿下,臣侍是您的夫,但有些话,臣侍还是要说的,您与舅舅再怎么有气,但也是亲生父女,舅舅也是顾念着您的子嗣。

    臣侍的身子虚,怕是承宠再多,也是个没有福气的,可其他弟弟们就不同了,他们身子健康,好生养,所以……」墨闻舟小声的说着。

    「本王知道,但是你是正夫,本王难不成还不能宠了,你想让本王宠妾灭夫?」赵文昭明白墨闻舟的顾虑,但她不想再让德安贵子摆布她了。

    「可是……这样宠臣侍,舅舅难免会对臣侍心生怨怼,况且,在皇家,对外病逝的正夫有很多,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。

    若是舅舅想让臣侍病逝,也不是不可能的。」墨闻舟还不想这样不明不白的去了,毕竟他还没有在赵文昭的心里留下位置。

    「好,本王知道了,本王听你的就是了,今夜,本王陪着你,明日,明日本王再去其他人的院子里,好不好。」

    赵文昭的声音里带有妥协的意味,这说明墨闻舟在她那里,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。

    就这样,这一夜就在赵文昭的思量中度过,墨闻舟一夜安寝,可赵文昭却是在后半夜才熟睡的。

    翌日清晨,赵文昭虽说没有睡好,但精神气丝毫没有减弱,毕竟是习武之人,这点累着实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朝堂上,赵文澜听着下面大臣报备着国内各地的情况,如今正值冬日,有不少地方又开始频频闹天灾,皇帝又要开始拨款。

    马上就要到赵文昭要出征的时候了,可是各地频频闹天灾,若是再出征,战争一起,怕是更多的百姓会流离失所。

    「阿昭,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,国内正值多事之秋,不如等到过了春收,再出兵也不迟?」赵文澜用打着商量的口气来同赵文昭谈。

    「皇上,出征之事不可延误,秋日里出征,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将士可以精力充沛的去,而且不会有太多的天灾。

    其二,我国的秋日刚好对着敌国的冬季,在敌国的冬日,兵马疲惫,粮草不足,那里的人连作战的精神气都没有,致胜的把握将过半。」

    赵文昭没有因为国内的民不聊生就动容,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赵文澜也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