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九章 在黄河上架桥

    第五百四十九章 在黄河上架桥 (第2/3页)

主要是为了各地区沟通,将河套与赵国连为一体,以及发展商业。

    至于普通百姓,其实用到这些道路的机会很少。如果没有征兵、劳役的话,大部分人活动轨迹其实也就本乡和邻乡,出县的都很少。

    赵括查看了一下河套的户籍情况,六岁以上的孩子不少,三岁到六岁之间的孩子很少,应该是因为移民的原因。

    当时怀孕,或者孩子在三岁以下的,大部分都不会选择移民。两岁的孩子开始增多,这时侯,大家在河套已经安定下来,成婚的自然而然开始生娃,没成婚的也开始成婚,或者娶了赵国安排的胡女。

    一岁的孩子就更多了,几乎是两岁孩子的两倍。不出意外的话,接下来几年时间,河套人口都会保持高速增长,不过短时间内不会给赵国带来好处,反而会带来很大的压力。

    如何减少这些孩子的夭折率,让这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长大。如果这些孩子能够长大,赵国拿什么养活他们?

    要知道,距离这些孩子能够创造价值,还有十五年。

    “希望农家能再次提高粮食产量,还有医家……医师培养难度也太大了。”赵括心中想到。

    赵国培养医师已经好几年了,每年都往里面砸大量的钱,现在也没见到什么成果,出师的医师更是寥寥无几,倒是每年学徒不断增多……就赵国这条件,赵括连推广‘水要烧开了再喝’都做不到。

    你能想象大部分人家根本就生不起火,都是等到做饭的时候见哪家烟囱里冒烟,就抓一把草到这家借火的场景吗。

    被借火的,八成是这个村的里长。其实大部分人家并不是买不起火柴,而是没有这个习惯,在他们看来,花钱买这玩意完全是浪费。

    毕竟几钱也是钱啊。因此赵括只是下令,军队和学校的水必须烧开了再喝,至于其他地方,就管不到了。

    “大王不必太过心急,一切顺其自然就好。和其他国家,数年甚至数十年一成不变相比,我赵国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