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 婚姻引起来的事

    第352章 婚姻引起来的事 (第1/3页)

    内阁首辅杨府。

    杨清臣面色沉凝。

    在他下首坐着几位穿着常服的朝臣,六部之中的人都有。

    “首辅大人,现在太上皇已经前往北平王府。”

    四皇子郑宜乾将与北平王之妹,康安郡主吴昕订婚,这对于朝堂来说,绝对是一颗响雷。

    他们听到这消息的时候,无不是被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因为都是休沐在家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掩藏的太好了,这个决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,他们没有得到半点消息:“首辅大人,不能让四皇子迎娶康安郡主。”

    谁都知道,陛下有意培养四皇子为储君,甚至为四皇子扫清障碍,其余皇子基本上都已经离开皇宫封王,开衙建府。

    甚至有的,直接被赶往封地。

    如今众多皇子,没有谁能够与四皇子争夺储君之位。因为除了四皇子还住在皇宫,近水楼台之外,也就只有四皇子,还能见到皇帝。

    其余皇子,只有特定的日子,才有机会见到皇帝。

    四皇子成为太子已经成为定局,只是需要一個时机册立而已。

    杨清臣面色沉凝,一言不发。

    这些人依附于他,给他带来不少利益,同样很多事情,杨清臣要挡在他们前面,成为他们推出来,争夺利益的代表。

    双方各持所需。

    一个中年起身:“首辅大人,文臣好不容易才与武将达成某一种平衡,相互制约,北平王崛起之后,武将逐渐势大,稳压我文臣一头。”

    自古以来,朝廷之中,文武相争都会存在。

    大晋朝廷也存在文武之争,文臣现在更是直接出任兵部尚书。这一职位,本来应该是武将担任的,代表着武将的利益。

    同样,也是武将唯一一个,可以担任的六部中的一个职位。

    现在也失去了。

    当年太上皇为了抑制武将越来越强大的权势,用文臣压制武将,数十年才刚刚成功,达到某一种平衡。

    文臣现在,已经适应了这种平衡,现在这种平衡,又因为北平王而被打破。

    所以,文臣不乐意了。刚才的中年继续说道:“特别是北平王,那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神经病,我等文臣,仅仅被其一人,就压制的死死的...如果康安郡主嫁给四皇子,四皇子未来成为储君,储君再登基称帝,我们文臣永无出头之日哇。”

    北平王为人处事风格,神京城人人皆知。

    说是话,无论文武,都是很惧怕北平郡王。

    那就是一个莽夫,一个疯子...天知道什么时候,那一句话,哪一个字,就得罪了他,然后被暴打。关键是,这莽夫还能很快掌握你的罪行,让你身败名裂,满门抄斩。

    这无疑是最可怕的。

    所以,文武对待北平王的事情上,出奇一致--扳倒北平王。

    “各位,这是陛下家事。”

    四皇子订婚娶妻,还真是皇族内部的事情。

    因为四皇子现在不是太子...四皇子要是成了储君,一切都还好办,他们有资格劝谏。

    现在四皇子只是一个皇子,那就是皇室自家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们还真没有资格去管。

    总不能进谏的时候说:四皇子注定成为储君,我们因此劝谏?

    杨清臣非常清楚,如果前往北平王府的人是当今陛下,他绝对敢直接前往北平王府进谏。

    如果是太上皇的话,杨清臣非常清楚,根本没有半分进谏的可能,一旦进谏,那就是得罪了太上皇。

    太上皇才是实际掌权者,皇帝...

    不用怕。

    “皇家无私事,首辅大人,如果今日不进谏,未来悔之晚矣。我大晋...可能要出现一位权臣啊。”

    权臣...

    众人都是紧张起来。

    北平王成为权臣,他们谁都落不了好。

    权臣为了自己的利益,朝堂之上都会换成自己的人。而他们...不是北平王的人。

    “首辅大人,整个朝堂无不希望扳倒北平王,不仅仅只有我们文臣,还有很多勋贵,很多武将,不妨我等联合起来?向陛下与太上皇陈述其中利害。北平王绝对不能成为外戚,否则大晋危矣...”

    随着吴发崛起,大晋大大小小的对外,在内的战争,基本上都是吴发建功立业,很多勋贵都眼红吴发功勋,而且也是渴望上战场。

    然而,每一次都是陛下任命吴发为主将,吴发则是只率领自己的部曲征伐,他们喝口汤的机会都没有。

    所以,朝中不仅文臣不希望武将做大,武将则不希望,吴发处处建功,而他们没有军功可赚。

    满朝武将,其实对北平王颇有微词的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杨清臣思索其中利弊。

    如果不牵头劝谏,怕是这些附庸必然改投他门,对他失望不已。这对于杨清臣来说,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贵为内阁首辅,也需要这些文臣的拥护才行。

    如果劝谏,就要顶在最前方,而且直面太上皇,这又不是杨清臣愿意面对的。

    两相其害取其轻,阻止北平王之妹嫁给四皇子,一切都是为了大晋。就算是太上皇责罪,也不能寒了他的忠心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又可以获得这些依附者的拥护。

    “此时事关重大...”

    杨清臣思虑片刻有了决定:“而且太上皇已经前往北平王府,我们时间不多。这个时候三两人,十人八人劝谏根本无用,除非整个朝堂朝臣全去。”

    法不责众。

    杨清臣最终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