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6章大军齐聚新郑南

    第686章大军齐聚新郑南 (第1/3页)

    廉颇和他的部队的到来,比王龁预想中来得更晚了几日。

    显然,到了如今的阶段,双方基本已经明牌:赵括知道王龁想要跟自己决战,王龁也知道了赵王括已经知道自己想要决战。

    而双方决战的决心,也在这默默的等待中心照不宣。

    似乎赵、秦双方都想要在这韩之国的土地上,用一场堂堂正正的战斗来决出胜负。

    但在实际上双方也都没少动脑子,就如赵国,他的后手自不必说,赵韦的三千重骑兵,便是最好的杀人利器,而秦国,也没那么好相与,河西的兵力已经向着河东集结,足足五万大军即将扑向赵国的上党。

    是的,秦王在接到了王龁的信件之后,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按照王龁的想法开始布置兵力。

    整个秦国在再度爆发出了惊人的团结意志。

    兵马、军械、粮草,几乎在短短几日的时间里便已经集结完毕。

    就如同当年的长平之战一般,老秦人,包括秦王在内,总在能在最关键的时候,给予了前线将领们最多的信任。

    对当年长平的白起如此,对如今的王龁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也就在廉颇带着燕北的主力大军赶往新郑之时,河西河东的秦军也集结到位,随即便要向着迎面而来的两万赵军,碰到了一起。

    好在,在河东之战打响之前,廉颇还是带着他的十二万大军,来到了新郑的战场之上。

    得到了确切消息的王龁,这才率领着二十万秦军施然北上。

    两军很快在新郑城南的沃野上碰了头,是的,就是埋葬了三万韩军的那片沃野。

    倒不是秦军生冷不忌,只是除了城南,其他几面的地形,或是对秦有利的山林,或是对赵军有利的高地起伏不定。

    唯有城南,一片沃野,对于双方都公平合理。

    自然,颇有默契的双方,都将决战的地点放在了新郑城南。

    什么,为什么一定要在新郑附近?

    毕竟这样一来,赵军的补给线会比秦军短上许多。

    不过考虑到这场战争,毕竟是秦国挑起来的,赵国要占点便宜也算应该吧,而且补给线,也或许就是赵国所唯一能占到的便宜吧。..

    秦国当然可以不来新郑,那么赵国也可以选择不战!

    北方大军已经归来,直接守在新郑,不是稳赢?

    只有秦军大举来攻,赵国才有迎战的必要。

    因此,选在新郑,既可以看成是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,也可以看成是赵国没有摆上台面的决战的要求。

    但不管怎样,随着时间的迁移,秦赵双方的大军终于在新郑城南拉开了架势,时隔六年,秦赵之间,数十万级别的大战,也终于拉开了序幕。

    为了此次大战,双方都投入了各自国家之中,几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野战精锐,如果将河东的副战场也一起算上的话,秦赵双方的精锐部队出战率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八十。

    可以说,这一次的大战虽然规模并没有像长平之战那么的浩大,但也已经是决定国运的一战了。

    任何一方,一旦在此战中失败,轻则失去未来五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