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九章 开科取士,饮鸩赐死

    第一百零九章 开科取士,饮鸩赐死 (第2/3页)

填充翰林院,免得下一次官位空缺的时候,找不到官员替补。

    「准奏!」

    朱厚照轻声道:「朝廷开科取士,首在公道,爱卿行事向来严肃公正,朕便将恩科之事交由爱卿,希望爱卿能为朕选出可堪大用的良才!」

    「命吏部尚书梁储为主考,武英殿大学士费宏,文渊阁大学士王鏊为副主考,全权处理恩科大试!」

    「臣,遵旨。」

    梁储,费宏,王鏊叩首谢恩,内心皆是苦笑不已,大家都是积年的老狐狸,如何听不出朱厚照话里的弦外之音。

    开科取士,首在公道。

    怎么样才算是公道,这可是个极为模湖的概念。

    大明文风鼎盛,盛在江南,才子辈出,相较之下,北方学子就要薄弱得多,科举考试进行以后,中榜者一定是江南学子居多,北方学子居少。

    自古文人相轻,即便北方学子学问不如南方学子,也一定会认为考官偏袒,刻意舞弊,这种情况在大明初期尤为明显,甚至还冒出个轰轰烈烈的南北榜桉,大明第一个靠真才实学考中的状元郎还让老朱杀了平息众怒。

    所以大明一直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,科举考试,不论南方学子学问是否真的压过北方学子,最后录取的人数一定要南北平衡,省得闹出大乱子。

    朱厚照刻意提醒费宏科举要「公道」,就是让费宏别忘了这条老规矩。

    文官集团落马,江南出身的官员几乎全军覆没,北方出身的官员占据了朝堂的大部分要职,费宏很可能会大力提拔江南学子,以维持南北双方的平衡。

    他的想法不无道理,毕竟北方学子势力过大,对朝廷并没有什么好处,但朱厚照不这么看,北方学子竞争力是比不过南方学子的,即便现在的朝廷官员大多是北方学子出身也一样。

    刻意拉南方学子一把,只会让南方学子迅速崛起,再次成为文官集团一样的庞然大物,那是朱厚照不愿意看到的。

    所以还是维持现状最好,南北双方取士平衡,南方学子崛起的速度才会在他的完全掌控之中。

    「今日朝议就到此为止,退朝!」

    处置完文官集团,五军都督府改组军部,封禁扬州瘦马,提前举行恩科大试,该办的事办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