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五章,奇石

    第二百零五章,奇石 (第1/3页)

    最疯狂的玉玺印章收藏者就是乾隆皇帝,一生之中收藏了一千八百多方印玺。

    恐怖如斯!

    毕竟乾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“印玺控”,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画爱好者,作为一国之君,收集到这些古画倒是非常容易。

    因此,很多书画都有乾隆的印子。

    就像主桌上方那副挂着的泼墨图,上面就有乾隆玉玺的印章。

    众人猜测了好几个皇帝名字,但全都不对。

    直到吴成峰解开谜底,大家才知道,这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玉玺。

    只是,周济民听完之后,心里却滴咕了起来。

    《万历野获编》中说,明朝皇帝原本有十七枚御玺,正德九年的一场大火中损失了一些金制的,嘉靖十八年又刻了七枚,一共二十四枚。

    御玺绝大多数是用玉料刻制而成,也有金制的和象牙的。

    像清朝时期,还有檀木等其他制作的玉玺。

    比如康熙帝御宝檀香木异兽钮方玺等。

    关键是,明代御玺全已佚失灭毁,无一复存。

    从后世的资料中有记录,明朝的玉玺,有且仅有在昆明一带出土了一件南明的残破玉玺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眼前这件玉玺,应该是赝品或者彷制品。

    不过,按照空间的反应来看,就算是赝品,也是很叼的东西。

    只是,什么样的赝品有如此牛逼呢?

    难道这方玉玺还另藏玄机不成?

    他是看不透了,所以没有开口。

    其他几人开口点评,把玉玺捧得很高,总结一句话,无价之宝。

    吴成峰呵呵一笑,接着又把里面的几个物件拿了出来。

    无一例外,全都是珍品中的珍品。

    一方十二八卦星辰砚台、一幅勐虎下山图、一块象牙手板等,总共四样古玩,全都让空间反应强烈。

    周济民心头震动,都要起杀人的心思了。

    能让空间如此强烈反应的古玩,岂是一般?

    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为什么吴成峰有这么多珍品古玩?

    要知道,就他之前接触的那么多古玩收藏者来说,齐达内他们那些人,已经算不错了。

    但是,齐达内他们所拥有的古玩,大部分都是一般的,好一点的,也就那样。

    最好的那些,都已经被周济民收走了。

    至于齐达内他们是否还藏了一手,那就不是他所能知道了。

    可正是因为如此,才显得吴成峰提供的这些古玩,更让他吃惊。

    数量多,质量好,由不得他心生疑窦。

    王震这家伙当初卖给他的那些摆件,是传自王震父亲的。

    而王震父亲可是当兵的,就是不知道王震父亲是怎么把这些古玩留下来,并且传给王震的。

    尽管这样,当时也让周济民开心了好一阵子呢。

    照吴成峰所提供的这些古玩,足以吊打王震和齐达内他们提供的古玩之和还有强几分。

    毕竟,空间吞噬的古玩,只看质量,不走数量。

    很快,四件古玩都赏析品鉴完了,唯独周济民和几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没有吱声。

    此时的吴成峰,多少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因为周济民他们不搭腔的话,他怎么开口?

    再说了,古玩界最重要的规矩之一,那就是卖主从不主动说价。

    一旦说价,很容易掉价,并且把之前铺垫、酝酿的这些,全都抛弃了。

    正当他尴尬的时候,旁边的白发老头,开口冲另一边的胖子道:

    “老徐,你不是最爱收藏玉玺的吗?怎么今天不吭声了?”

    胖子呵呵一笑,谦虚道:

    “这不是有新人嘛,总得把机会让给新人嘛。”

    这话似乎还真没毛病,吴成峰听完之后更是大喜,恨不得抱着胖子亲两口。

    助攻来得太及时了。

    所谓的新人,自然是周济民了。

    屋里那么多人,就他一人是第一次来这里参加聚会的。

    何况,这些物件还是吴成峰摆出来的,而周济民又是吴成峰带来的人。

    因此,规矩上来说,那就是周济民先选。

    见大家都看向自己,周济民‘恍然’惊醒,“我吗?不好意思啊,刚才想事情去了,接下来是什么环节?”

    “第一次参加,不懂规矩,实在抱歉啊。”

    众人一阵无语,吴成峰更是尴尬无比,不知道该不该接话。

    反正周济民刚才这句话,直接把胖子的助攻给破解了。

    顺带还让吴成峰上不去下不来,挂在半空,飘着难受。

    “哈哈,华师傅真是幽默啊。”另一边的白发老头,笑着说了一句,又道:

    “吴师傅已经把物件摆桌上了,华师傅不点评几句?”

    “我就不班门弄斧了,省得贻笑大方。”

    周济民摇摇头,接着又道:

    “我就喜欢收藏,算是给我的子孙后代留点东西吧。”

    前面一句是真的,后面一句,就很假了。

    他自己才二十二岁,这个时候考虑给后代留点家产,是不是过早了一些?

    何况,在他的教育理念当中,与其给孩子们留下无尽资产,还不如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本领呢。

    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,而且德要配位,财要配德才行,否则留再多资产,也不够后代们败家的。

    众人一听,便没有继续说什么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