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八章,三间密室和一千万英镑

    第二百三十八章,三间密室和一千万英镑 (第1/3页)

    密室大门打开之后,众人鱼贯而入,还是没人发现吊车尾的周济民。

    只能说他的伪装太成功了。

    进入密室之后,还不是目的地,还是一条通道。

    并且是向下的阶梯通道,周济民看不出来是多少层,但想来不是很多层吧。

    如此又过去几分钟,转了五个台阶,这才来到地下那一层。

    还是跟刚才那个密室开关一样的设置,推门之后才算来到了最终目的地。

    里面摆放的居然全都是黄金,一排排整齐有序地排放好。

    周济民看了一眼,呼吸虽然没有改变,但是却大概估算出来,这里应该不下几十吨黄金。

    有些是砖块,但更多则是金饰品、金币、皇冠等等。

    嘶!

    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,但周济民内心早已被震惊到了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掠夺而来的金子,特别是那些皇冠,估计是一些国家的珍贵文物吧。

    全球金制品最多的国家就是阿三,但他们这个国家也不可能搞出来那么多顶皇冠吧?

    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,前面的八人却突然回头,手枪对准他。

    “卧槽!”

    不讲武德啊!

    原来已经发现了他,只不过这些人没吭声而已,他还以为他很厉害呢,做到真正的瞒天过海。

    嗖地一下,周济民躲过致命一枪后,藏在金台子下面,闪身返回空间。

    下一刻,重新换上了防弹衣之后的他,再次出现。

    手里还多了两把冲锋枪。

    两个弹夹扫完,这八名保安也饮恨而终了。

    不过,让他神色大变的是,密室突然爆出浓烈气味的蓝烟。

    十分恐怖!

    并且最令他吃惊的是,这些浓烟翻滚得很快,短短十几秒的时间,就已经没过他的膝盖了。

    当即他没有迟疑,伸出手就把密室里的所有东西全都收走。

    空间里,他也随即出现在半空,然后把所有的黄金进行分类。

    在这里,他很快就知道了这些黄金的重量,不是他猜测的几十吨,而是一百五十八吨的金条。

    那些皇冠、金币、金首饰等等,加起来也有八吨多一点。

    实在是太让他震惊了,居然有如此多的黄金,简直疯狂。

    算上之前在布列亚山脉获得的六十八点五吨黄金,以及他之前存储的将近三吨的黄金,他身上的黄金已经达到了两百三十七吨以上。

    富可敌国啊!

    可以说,现在的周济民,他一个人身上的黄金就比内地储备的黄金还要多。

    内地民间肯定是还存有大量黄金的,但官方却没有多少黄金。

    主要原因是建国没多久,就在北方打了一场大战,差点把家底儿都给打光了。

    后来到了五九年,也才休养生息了六年而已。

    却又遭遇了三年灾害,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,需要偿还那四十亿美元的债务,差点没撑过来。

    之前,老林和袁老师他们来找周济民的时候,后者才知道六零年当年,内地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派了两人以游客身份,前往北冰洋的枫叶国。

    询问六千万美金支票,能够买到多少粮食?

    老林提起这件事的时候,眼里是饱含热泪的,因为那个时候是真的很困难。

    身为亲身经历者,周济民对当时的情况,也是非常了解的。

    正因为了解,所以他才会在老婆孩子热炕头之余,如此努力。

    才会冒着被发现的风险,贱卖那些海鲜。

    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,为毛要这么做?

    周济民不会说,他深爱着这片土地的话,但他明白一个道理,做人不能太自私!

   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伸出援手,但绝对不会圣母,因为他恨圣母。

    人若是圣母,意味着不顾小家,因为他无法顾全!

    所以,当年那两位代表手里捏着的六千万美元,其实是用黄金换来的。

    内忧外困的情况下,出售黄金白银才是获得外汇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。

    尽管这种方式会对国家的财政金融稳定产生一定风险,但为了紧急解决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,也只好如此。

    据有关资料统计,一九五九年内地的黄金储备是四百万盎司,到一九六二年时已经下降到三百万盎司。

    一百万盎司就是二十八点三吨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内地的黄金储备大概就是一百吨左右。

    因此,上次周济民在京郊深山老林挖到的小日子保藏,上缴的那部分黄金,就重达一吨多。

    仅这一次,就增加了内地黄金储备量的零点几个百分点。

    其实,全球黄金并不是很多。

    世界黄金协会曾经测算过,全球范围内开采出的黄金大约有十六万吨,各国黄金储备量大概是三万吨左右,民间才是黄金持有者的大头。

    特别是阿三这个国度,民间持有的黄金大约两点五万吨左右。

    黄金天然不是货币,货币天然是黄金。

    马克思这句话,最深刻表达了人类对黄金天然的喜爱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货币流通领域,黄金千百年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,这一点,在阿三国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“以后要是缺黄金了,倒是可以去阿三国逛一逛。”

    把黄金这些放一边,周济民这才看向其他物件。

    整个密室里面,除了黄金,还有十几块凋琢好的玉石、翡翠等,全部都是佛像、图腾之类的,看着就挺有意思的。

    神奇的是,这些玉石翡翠,也都存储了不少的异能量呢。

    查看完之后,周济民这才看向那些蓝烟,目光幽幽,这玩意儿实在有些恐怖啊。

    返回到密室,这里又产生了不少蓝烟,他再次挥手,把这些蓝烟收回了空间。

    接着他打算离开这个密室,刚才死去的八人,肯定是按下了什么开关,想将他弄死在密室里,那么想要离开密室,就必须想办法才可以了。

    找寻了一圈,也没有找到打开密室大门的开关,严丝合缝的设计,令不熟悉密室的人,毫无办法。

    见无法通过常规办法离开密室,周济民只好来到密室入口的地方,利用空间能力,瞬间切割开了这个密室大门。

    “靠,浪费劳资的空间异能量,那就别怪劳资大杀四方了。”

    察觉到空间流逝的异能量,周济民破口大骂。

    原本他还想着,就只拿走古玩就可以了,现在嘛,他要把博物馆全都给清空了。

    就算带不走的,他也要闹出动静来。

    于是,他从地下往上,不停地搜索,但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其他密室了。

    然而,当他来到刚才负一层那条两旁摆满书架的通道时,却发现了异常。

    那就是当他把所有书架收走的时候,却发现了其中三个书架出现了机关开关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就是通往黄金密室的书架,另外两个书架,周济民很期待,到底有什么东西呢?

    大不列颠博物馆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,地下典藏,不对外的藏品,估计会更加不一样吧?

    推开第二个书架,出现了跟黄金密室一模一样的阶梯通道。

    艺高人胆大的周济民,想都没有多想,直接便往下走去。

    跟黄金密室差不多,走完五个台阶之后,终于来到了密室门口。

    这年代可以没有什么指纹解锁、刷脸解锁等等之类的玩意儿,而是需要找到开关才可以进去。

    越是这样,周济民越是确定,大不列颠这个盗贼头目,当年肯定劫掠走了墨家传人吧?

    要不然的话,黄金密室和眼前这个密室的开关,就不会如此相似了。

    找不到开关,也没有钥匙,他只好放弃常规办法,还是暴力拆除吧,希望里面的收获,能弥补他损失的异能量。

    没一会儿的功夫,眼前的密室,就出现在他眼前,一整面墙壁都被他拆掉了。

    可密室里面却是密密麻麻的书本,羊皮卷、黏土浮凋、青铜金文、甲骨龟板、符刻玉石等等。

    但这些东西,似乎受到了时间的侵蚀,尤其是密室被打开的那一刻,这些东西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方式,在慢慢变换颜色。

    周济民脸色大变,瞬间就张开双手,将这些东西全都收回了仓库空间里面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,全都是人类瑰宝,对后世人考古几千年前的那个时代,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。

    所以,他不能让这些玩意儿风化了。

    青铜金文、符刻玉石、黏土浮凋等等,基本上是可以永久保存的,但是羊皮卷和甲骨龟板这两样却不一定。

    尽管后两者,在理论上来说,是可以永久保存的。

    但都是有先决条件的,没有秘制药水进行保存,长时间跟外界接触,是很容易风化腐蚀的。

    就像是兵马俑一样,这些秦朝的遗迹,在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时候,还是非常漂亮的彩绘颜色。

    由于被氧气氧化,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,化作白灰,最后只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。

    仓库空间里,周济民看着眼前这些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载体,摸着下巴迟疑自语道:

    “异能量倒是挺多的,就是不知道吸收之后,这些载体会不会也随之风化掉了呀?”

    要知道,这些东西最少都是三千年以上的东西,还有少部分丝织帛书,以及一些兰德纸草手稿。

    即便是丝织帛书,也是两千多年的历史了。

    能保存至今而不腐坏,可见古代技艺之高超。

    但周济民看着这些文物,却觉得它们已经到达了极限。

    如果他在抽取掉它们的异能量,或许真的会掉它们。

    尽管他到现在为止,还没搞懂这些异能量到底是什么玩意儿,可他却十分清楚,这些异能量很逆天。

    权衡利弊一番之后,他还是将它们丢在仓库空间,先存放着,等什么时候没能量了再说。

    反正这一波,他从大不列颠博物馆薅来的古玩文物有很多,就算是在大西北那边,天天搞绿化,也能支撑他十年八年的了。

    传说中的一波肥,不外如是。

    眼前这个密室已经被他清空了,他当即把空间里的蓝烟全都丢了出来,然后拍拍屁股,直接走人了。

    “黄金密室,书籍密室,接下来最后一个是什么密室呢?”

    一个博物馆下面还挖了三个密室,存放的东西都很厉害,不愧是大不列颠博物馆,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