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七十章,主动拉开大收购的序幕

    第两百七十章,主动拉开大收购的序幕 (第2/3页)

面熟的,我们以前见过吗?”

    正在摆摊的吴成峰,看到周济民的时候,疑惑地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“呵呵,吴老板生意兴隆啊,看来都忘记我这个老朋友了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,不好意思,可能每天见的人太多了,年纪也来了,见谅见谅。”

    瞎扯澹了一会儿,周济民这才表明身份,吴成峰这才惊讶地张大了嘴巴。

    “瞧我这记性,原来是您这位爷,我真该死,对不住您嘞,我是真没想起来…..您有段时间没来了,这次是有大生意吗?”

    吴成峰很会来事,就是表演成分有点重,最后面这句话更是放低了分贝,凑近前,小声说着。

    小眼睛里满是期待和贪婪,市井商贩之气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“不错,有大生意交给你,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机会了。”

    周济民呵呵一笑,对方惊了一下,连忙表示,给他一点时间,他马上收摊儿,找个安静点的地方细聊。

    什么事都比不上跟周济民做生意这事的重要性啊。

    看着吴成峰手脚麻利的样子,周济民也没有阻止。

    现在是六五年六月份了,估计已经有人已经想要出手古董了吧?

    别管人家是怎么收到风声的,但环境就是这么个环境,早做打算,早好。

    古玩市场即将迎来巨大的机遇,周济民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?

    之前卖海鲜赚来的钱,是时候还回去了。

    要不然,他这里积压了那么多钱,终归不叫事儿。

    不多时,两人一前一后地离开了鸽子市。

    穿街走巷,很快就来到了一处偏僻安静的地方。

    刚坐下来,吴成峰便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生意,到底有多大。

    “我要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替我办事。”

    一开口,周济民就定下调子。

    他跟对方熟悉,也清楚对方的门路、家庭等,所以才会找到对方。

    像齐达内等其他遗老遗少,基本都废了。

    要不然,找这些遗老遗少帮忙,更省事。

    吴成峰闻言,更加吃惊。

    但是不等他询问,便又听周济民接着说道:

    “我需要你帮我把那些需要卖古玩的人集中起来,你需要替我提前看一看他们这些古董的成色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不太差的,我基本上都收。”

    “每收一件古玩儿,我给你一毛钱的提成。”

    “你别觉着少,我需要的古玩,恐怕是几万,甚至是上百万的,明白吗?”

    嘶!

    这下子,吴成峰眼睛都直了,呼吸急促起来。

    一件一毛钱,一万件那就是一千元啊!

    天啊!

    就算周济民吹牛皮,打个对折,五千件古玩,那也可以赚五百块钱了。

    如果周济民听到吴成峰的心声,怕是要无语了。

    他刚才说得已经够清楚了,最少几万件古玩。

    整个京城,除去博物馆等压根不可能进行古玩买卖的地方,具体有多少古玩,他不知道,但绝对不下于百万件,甚至更多。

    仅仅只是最近这些年,京城鸽子市流通的古玩物件就超过了百万件,其中经他手的古玩,已经超过了十几万。

    只不过,他太挑了,只收取有异能量的古玩,剩下的古玩,因为当时资金有限,都放弃了。

    但现在不一样,肯定会有更多人想要找门路来兜售他们的古玩物件。

    周济民肯定是无法阻止的,他能做的只有出钱,把这些古玩,全都买下来,防止这些古玩外流。

    同时,不仅仅只是在京城,他肯定还会去其他地方,比如白云那边,比如小岛等地方。

    尽可能地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,留在内地,就算烂,也要烂在内地的土里。

    “每周六的凌晨三点,就在这里集合,如果他们的古玩太多,那么可以去他们的地方进行细聊。”

    “今天是周三,再过几天就是了,接下来几天你要好好准备,能否一炮而红,就看你的能力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周济民的话,吴成峰却哆嗦了一下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可不兴说一炮而红啊,谁来鸽子市不是偷偷摸摸的?

    也就是周济民艺高人胆大,而且还开挂,所以才会这么来去自如。

    真要是人太多了,恐怕会被袖章队给盯上呢。

    所以,可不能说一炮而红。

    悄悄地进村,打枪的不要。

    谈完事情之后,吴成峰就去干活了。

    而周济民则是去了附近的四合院,准备好海鲜之后,又去鸽子市扯了一嗓子。

    马上就要开始进行大收购了,还是继续多赚点钱吧。

    虽说空间里有几百吨黄金,但这玩意儿太耀眼了,还是卖海鲜安稳一些。

    没一会儿的功夫,四合院这边,就聚满了商贩。

    从凌晨两点多到早上六点,直到所有商贩都离开了,周济民这才收摊离开。

    今儿卖的海鲜可不少,已经超过一千吨了。

    估计接下来好几天,京城的海鲜都会降价吧?

    但是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?他只是想赚点钱而已。

    周五,今天是周清娴她们几个孩子参加期末考试的日子。

    读完这个学期,她们在小学第一年的学业就完成了,下个学期便是二年级了。

    “记住爸爸说的话,每一门科目都要考一百满分,如果你们中谁没有完成,那么接下来的这个暑假,我会减少你们玩耍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临出门前,周济民把三个孩子拉到身前,再三叮嘱道:

    “同时,你们也要记住,考试过程中,全力以赴就行,别东想西想,考完一科忘记一科,明白了吗?”

    孩子们齐齐点头,应了一声。

    两碗粥和周晓白两个小屁孩,也被周济民赶去一起考试。

    “我不要求你们能拿到满分,但你们要认真做,把能做的题目都做完,如果能考到八十分,我就奖励你们这个暑假,每天多看半小时的电视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个奖励,俩孩子都两眼放光,赶忙点头应下了。

    就是小娴她们有些不乐意,凭什么她们仨就要求考一百分?

    不过,对于她们爸爸的安排,虽然不满,但有意见也只能保留。

    要不然,跟她们爸爸狡辩的话,通过以往的经验,她们只有输的份儿。

    所以,还是保持现状吧。

    于是,孩子们都去考试了,家里就剩下晓婉和晓静两个孩子,以及许柠这个小馒头了。

    上午,在书房看书的周济民,却被几个不速之客打扰了。

    除了常振吉和潘成权两人之外,还有其他五位教授专家。

    这群人都有一个共通点,那就是他们都曾经跟周济民一起去过雾都做学术交流。

    “周教授,我们来这里打扰你,就是想再确认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寒暄之后,几人就道明了来意,那就是确定一下那个保密极高的项目,到底能不能让他们也参加。

    “其实,那天我跟常教授和潘教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,关于这个项目的情况,我无法透露丁点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周济民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我再重述一遍,如果你们真的想参加这个项目,首先要说服你们家人,做好一辈子都不能见光的准备。其次你们能否加入这个项目,不是我说了算,我只有推荐权。”

    众人面面相觑,没想到周济民虽然年轻,但口风是真的很紧。

    书房的气氛沉默了下来,但常振吉突然开口,道:

    “我想知道,为什么你没有加入?难道你也不够资格吗?”

    “老常,你是不是搞错了一件事?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没有加入?我又什么时候说过我加入了那个项目?”

    额!

    大家再次无语,合着在跟大家兜圈圈呢。

    但众人不得不佩服周济民的机智,让大家摸不清底细。

    相比留在京城,大家其实更想换个地方,可周济民说的这么邪乎,众人也不敢随便决定啊。

    潘成权的目光扫向桌面,开口询问道:

    “周教授你在看核裂变方面的资料吗?你最近在研究这个?”

    这个话题,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,也引起了众人的好奇。

    核这个东西,代表了尖端科技,代表了利剑。

    “嗯,我最近对这些东西有点兴趣,趁着有时间,就看一看。”

    话说一半,留一半,这是最近这几年,周济民的习惯了。

    要搞核电厂,他也只能这么办了。

    等忙完这段时间,他就该去解决金属材料短缺的问题了,顺便也解决一下核裂变原材料的问题。

    据他所知,很多大型矿场,都会有核裂变的原材料铀或钚,但是,能不能提炼出来,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。

    也是限制很多国家,能不能加入核玩家行列的最关键因素。

    六三年的时候,关于限制核武器扩散的谈判就已经开始了,等到了六八年,全面限制谈判就会结束。

    到时候,全球其他国家想要再搞核武器研究,就会被禁止了。

    但现在嘛,还是可以进行研究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,那些小国是想都不要想了,特别是小日子,直接排除在外。

    略过核武器,对于周济民提及的核电厂,大家还是非常感兴趣的。

    北极熊和白头鹰就不说了,这两个国家都是玩核的高手,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建成了核电站。

    但这只是第一代核电站,技术还不够成熟,也还不具备商业运营的基础。

    直到六十年代,也就是这个时期,像丑国那边搞出来的压水堆、沸水堆、重水堆等核反应堆技术的核发电机组,核电站技术才算趋于成熟。

    后世,周济民所知道的大部分核电厂,基本上都是六十年代生成的第二代核电站。

    内地想要实现核电站的运营,还要等二十多年,因为现在钱老他们还在进一步研究核武器的存放、提炼效率等问题。

    还别说,潘成权他们虽然接触的核知识不多,更不是参与研发的人员,但毫无疑问,他们都是很懂核这东西的。

    】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这就不得不提及二战这件事了。

    当初小男孩和胖子投放到广岛和长崎这两座城市,直接宣告二战结束,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,都是石破天惊的超级大事。

    在知识分子领域当中,无数读书人,无不以学到核知识为傲。

    也就是在四五十年代,不少人远赴万里之遥的阿美利加,虽然选了不同的学科,但总有学习核知识的心。

    不求学到真正的核武器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