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玄武阴云 功高震主的李世民

    第三章 玄武阴云 功高震主的李世民 (第1/3页)

    大唐的版图随着统一战争的深入,不断的向外扩张,一个四海臣服,万邦来贺的大一统时代呼之欲出。虽然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归附大唐,但历史的如椽巨笔,已经为李唐天下铺出了一副炫丽的画卷!建立这份可以媲美大汉王朝的帝业,秦王李世民功不可没。这时的李唐二皇子,军事功绩无人能及。这既是李渊的荣耀,也是李渊的不幸。

    长年的征战,加之李世民爱才如命,他的身边已聚集了一批当世的能臣猛将。文臣有号称“十八学士”之称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人,武将有尉迟敬德、李世勣、秦叔宝、程知节等久经沙场的猛人。这一功臣集团,已具备了与李渊为代表的原关陇集团对抗的实力。

    如何封赏李世民,成为摆在李渊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
    李世民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,给他任何赏赐都不足以表彰。李渊思忖了很久,在官阶中特意设置了一个“天策上将”,专封李世民。这个官职在所有的王公之上,开天策府,设置官属。李渊希望这个尊号可以冷却李世民的权力欲望和政冶野心。

    李渊六岁丧父,父亲去世之后不久,常年卧床的母亲也撒手人寰。他在家中排行第四,但六岁的李渊却承袭了父亲唐国公的爵位。史书中虽然没有任何的记载,但可以推测,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,李渊的三个兄长或许已经全部早夭。正是年幼的丧亲经历,让李渊对亲情更加的格外珍视。

    半生宦海沉浮的李渊,对储位之争的残酷有着足够清醒楚的认识。如何平衡两个儿子之间的权柄,对于李渊来说,也许比荡平寰宇,夷服四海更考验他的智慧。

    李世民虽然功绩卓著,但立嫡长子却是祖制,更何况太子李建成并非无道昏庸,不可能轻易变更。唯有压制李世民,才能巩固太子的地位,让他顺利承继帝位。诛杀功臣刘文静,就是个开始。

    天策府内的僚臣,陆续被调离了李世民的身边,就连李世民很依赖的杜如晦,都被外调陕州做长史。房玄龄预感到有些反常,提醒李世民,“别人都可以,老杜可是建立霸业的人才!你要有不可告人的想法,必须留住老杜。”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,找到李渊留下了杜如晦。

    房玄龄和杜如晦,一个能谋,一个善断,成语“房谋杜断”说的就是这两位。李世民每次打下城池,俗人都奔着金银财宝而去,房玄龄的兴趣则是收拢敌方的人才,举荐给李世民。这二人实在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。

    公元621年十月二十一日,南方称帝的萧铣,在李孝恭和李靖的攻击下,全线崩溃。梁帝萧铣在江陵开城投降。至此,李唐王朝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又起兵反唐。刘黑闼今河北故城县人,曾依附于窦建德麾下,被封汉东郡公。此人是个狠角色,非常诡诈,而且特别善于把握时机,经常能够出奇制胜。如果不是窦建德被人忽悠,蹚了洛阳那趟浑水,刘黑闼本可飞黄腾达。遗憾的是,正当刘黑闼要爆发小宇宙的时候,窦建德却在虎牢关下被李世民痛扁,刘黑闼的仕途梦顷刻破灭。

    窦建德死后,他的旧部害怕被清算,找到了打算务农的刘黑闼,“哥,领着我们干吧!老李不会放过我们的!”这刘黑闼本就不是安份之人,回家务农那是迫不得已。这时见众人推举自已做首领反唐,当即答应,回头就把自家地里打算陪伴自已种田的耕牛杀了,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