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3)东突厥的崩溃(2)

    (23)东突厥的崩溃(2) (第3/3页)

李渊忽然来了兴致,亲自弹起了琵琶,李世民就着小曲跳起了舞蹈,宾主尽欢而散。

    东突厥的灭亡,对李世民来说解除了边患,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,但同时也给唐帝国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。

    东突厥原统治下的部落,有的投奔了薛延陀,有的向西逃往西域,还有十多万人投降了唐帝国。这十多万人的安置,却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大问题。

    唐朝内部,对于如何处置这十多万人,分成两派意见。一派以温彦博为主,一派以魏征为主。温彦博主张再把这些降民安置在塞下,保全其部落,还按原来的本土风俗生活。这样可以填充空虚的土地,成为一道屏障。温彦博的想法是一种比较开阴的民族政策,给降服的民众一定的自治权。

    温彦博的提议遭到了魏征的极力反对,魏征认为突厥人面兽心,不应在国内安置,而是应该让他们回归故土。十万多人在国内安置,十几年后人数就会翻番地增长,到时候要造反,就没办法控制了。五胡乱华还犹在眼前,前车之鉴不可不防。

    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把突厥分而治之,设置多个部落首领,让他们无法团结起来。

    李世民最终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,把这些降众安置在东起幽州,西到灵州的广阔土地上。而原来突利的领地,设置了顺、祐、化、长四州都督府,颉利的领地分为六个州,左面设置了定襄都督府,右面设置了云中都督府。

    对于投降的突厥贵族,李世民也大都拜官封爵。把兄弟突利被封为北平郡王,兼顺州都督。颉利封为右卫大将军,因为他以前很不老实,就留在了李世民的眼皮底下。苏尼失抓颉利有功,封为宁州都督。阿史那思摩封为化州都督,统御原颉利的旧众。由此看来,投降的突厥人民仍由突厥贵族来统治,这大概就是早期的民族自治形式。。

    李世民一直很大方,这一次封赏了五品以上的官员就达上百余人,几乎是朝臣的一半。因此留居在长安的突厥人,就有近万家。

    只是可怜了颉利可汗,本是草原的雄鹰,却被关在了长安这个牢笼之中,整日的郁郁寡欢,日渐憔悴。贞观七年,病死于长安,按照突厥人的习俗,火化后安葬。突利后来暴死在回并州的途中。自此,东突厥原来的可汗全部死亡,这个强大的马背民族也就此消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