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一十一章 《万妖图录》;周公诛管蔡

    第七百一十一章 《万妖图录》;周公诛管蔡 (第3/3页)

,所做的一切,就是为了消除那一天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    他怎能不在意史书上如何记载?

    只是李世民低估了史官们的操守,经过三番两次的试探之后,李世民知道自己通过常规手段,是很难看到史官们的记载了。

    但若要用强的,恐怕反而会激起史官们的逆反心理,到时候.史书上恐怕还得再多一笔黑料。这绝非是李世民能够容忍的。

    但最终他还是看到了史官们的记载,他先是将原本在秘书省之下的史馆独立出来,并且取代了原本的著作局的修史之职,将史馆衙门置于禁中,成为直属于皇帝的机构之一,同时还下令让房玄龄,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监修国史。

    这一手,便能够看出李世民的调度之法,可谓是炉火纯青。

    此举,原本那些史官们还以为是李世民对于史书修撰的高度重视,但很快他们才知道.原来这位皇帝陛下的目的,还是想要翻看史书。

    这一次,史官们的态度虽然依旧坚决,但主持修史的,却是房玄龄.这位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。

    当李世民向史官们问出,为什么不让皇帝观看国史的原因时.房玄龄这位老部下,便已经猜到了陛下的心思。

    只是有些话,不好拿到明面上来说,这毕竟是一个约定成俗的事情,尤其是还有“司马迁”这个榜样在前,更是成为了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操和史德。

    史之为务,申以劝诫,树之风声;

    夫所谓直笔者,不掩恶,不虚美,书之有益于褒贬,不书无损于劝诫;

    宁为兰摧玉折,不为萧敷艾荣.

    这些都是史官们之信奉的品行与职业操守。

    不过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之下,史官们也屡屡遭受厄难.但这也不能让他们屈从。

    这些话,房玄龄当然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言说,只说:“怕史书中的某些记录影响到陛下的心情,故而不方便拿出来看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早有准备,便说:“我之用意,同以往的那些帝王不一样,现在看国史,是为了对自己之前的一些错误有一定的了解,以免再犯.爱卿可将国史按时间顺序整理完毕,呈送上来。”

    不得不说,李世民“以史为镜”的人设,还是在这里的,他说这话还真没有什么毛病,即便是史官们也没有什么反驳的余地。

    况且“主编”是房玄龄,最终还是让李世民如愿以偿,看到了国史。

    不过,事实也不出他的所料.对于玄武门之变那一日的描写,还是让李世民一时头脑发懵。

    其实史官对那一日的记载,基本都是事实.并没有什么杜撰的行为。但对于李世民来说,他其实想要史官能够利用春秋笔法,将那一日发生的事情,稍微美化一番的。

    比如借用“周公诛管蔡”的典故

    而这话传到了作为国史主修的许敬宗的耳朵里,便引起了好大的风波。

    当他亲自操刀,对当年真相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之后,虽然是博得了李世民的欢心,但也招致李淳风的关注。

    许敬宗并非是人教弟子,他之所以能够当上主修,其实也是靠着当年“秦王府十八学士”的资历,但他相比于其实十几位学士,也实在是谈不上被重用。

    可直到这个时候,他才意识到,自己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许敬宗不是人教弟子出身的史官,当然就没有史官们相应的职业操守,但因为人教弟子们手上无权,对于唐史的修撰又逐渐被边缘化他们甚至想要私下里暗修一部《唐史》了。

    真相,总是要被记录下来的,不能就这样被掩盖,且埋没在历史之中。

    但事情的变化,总是那么始料未及的.因为三藏圣佛取经归来,导致大唐气运鼎盛.人教代言人李淳风乘势而起,向李世民表明了人教的态度。

    “即便是陛下要用许敬宗,我人教也会有一部唐史流传后世。”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