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. 天火曰灾,庚申厄灾

    27. 天火曰灾,庚申厄灾 (第2/3页)

,又以讹传讹称“难冢”,难堇声,平增了几分不可明述。

    三座守藏室汇昆仑墟所有典籍、简册,又经不断补增,成为天下书藏之首,有十分天下文章三分皆在文山之说。

    收简牍藏卷书之地常用天一、文翰、文渊、车富、简汪此类名称,为何取此三个怪名,南叙从未闲情作答回应,其人遗世独立修为惊人,一举一动含天道地法,既然定此三名,不会无证无据,必有深意,一众子弟揣测先师心意,还校籍著书论说考据,集成一卷《答文山》。

    除营造文山会海,南叙临死布发一道法戒:

    一、盗摧冢者殛[jí],二、触入冢者殛,三、遁离冢者殛,四、盗毁鉴者殛。世人称“四殛令”,为一冢而四诛,并设“探事人”一职持法行事。

    庚申之难,天时冷寒,北狄之民入山作炭,采石充薪,其石黑光如漆,称为“石涅”。(注7)

    浊水之东,东浊邑守囿[yòu],刖人盛,在浊水岸寻得一石,石色黄白而理疎,以水灌之则热,以鼎著其上炊足以熟,石不触水置之不顾,会逐渐变冷,如此反复无穷。刖人盛称此石为“燃石”。(注8)

    石涅与燃石可代柴薪,一时间采石炼石之风四起,为高辛氏宗周国带来大变革,胜过所有过往的革新。是为天灾之后如何生存,改革、变革,时刻都在大陆各地发生,也势必将削弱中央集权能力。

    宗周国攻金之工分为筑、冶、凫[fú]、栗、段、桃,六个工种,冶氏一脉也称冶金、冶炼。有著名冶工名:程正,首用石涅、燃石、赤铁土起冶煎炼,成铁增十余倍。此方法后人称“程正法”或“冶正铁”,程正筑造一种直立高炉,施用橐 [tuó] 囊鼓风吹火,冶铁火温更高,出铁杂质更少。程正被后世冶铁之工尊为“冶祖”。(注9)

    之后壶叔改进程正炉,有增加出铁量,铁器遍及兵器、工具和生活用具各个方面,铸、锻、柔化、渗炭、淬火,各个工艺日渐成熟,还出现反复加热锻打和淬火的百炼钢,一锻一称一轻,直到斤两不减,即成百炼之钢。

    此后不断有人发现燃石新用,与萤石合炼可以夜明,替代庭燎中牛脂与羊脂,人称“缉熙”。[一种光源](注10)

    燃石与石英合炼可制成透光琉璃。半斤石涅、半斤燃石、一斤绿青石同炼即成黄铜两斤,入砒石则炼为白铜。

    鹑尾州南海之滨,崖外邦国儋耳邑有司稼名杨谷,发现一种棕树,果肉、果仁可以出膏脂,用商书的“油”字命名,取名油棕。油棕出油极高,称为油王。油棕此植物,在杨谷大力推广之下,由南到北,种植亩数日渐加增,餐食之上油料也加入文冠果、铁栗木、梣木芸薹。

    大火州稷山不知何时出现一种作物名“都夷香”,此物结实如枣核,食一片,则半月不饥,以粒如粟米大小投水中,顷刻间涨盈大盂。因为颜色淡黄,有人称此物为“香神稷”,稷为百谷之长,香神稷也被人誉为“五谷神物”。(注11)

    香神稷为宗周各个邦国的农人争相引种,为夺取嘉种还发生过多起战争, 最早出现都夷香的稷山被后人成为“稷地”。

    癸亥之岁,邦国唐晋,食官之长膳夫史特,字季林,发现新铸铁釜苫[shà

    ]盖固死,一窦[dòu]吹动鸡子旋转不止,后更木制风车,风车急转如鞭荅石蠃[luǒ]。

    受此启发,改铁釜为阴阳汽罂[yī

    g]一对,牵动铁铸往来滑、连副、曲柯,转动一只铁制大圆轮,因铁轮旋飞如鹰在天,取名“翱翔轮”。

    翱翔轮驱动水毂可取水,此机人称“季林机”“史特汽机”,有因出力比牛,也谓之“驾牛机”。(注12)

    唐晋国春官典命,中士赵座,因其妇人罚役舂[chō

    g]谷,施用史特机驱动桔槔[jié gāo]]来往舂谷代人力,一人之力抵百人合力。由施用史特机舂谷肇始以机代人,以机代畜,迄今舂谷之机依然人称“赵妇舂”。妇人为士之妻。(注13)

    周南山修士墨台氏墨盈出奔楼观宗,在大东山创立治械宗,专治百工机括,械乃术之巧者。

    有密国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