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 邸报与民报

    第四十一章 邸报与民报 (第2/3页)

,别开眼咳了一声:“老八的事先放放,赈灾粮发得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胤祥机械地回道:“再坚持一个月是够的,昨天八哥九哥手下的那些粮商里头,已经有人按捺不住,压低了价格悄悄地往出卖粮食了。”

    反正刚才已经“高谈阔论”了,如今他们有当着她的面讨论朝政,池夏也就不客气地听了。

    她很好奇:“不是天天都在说国库空虚么?咱们有这么多库存粮食么?”

    “确实没有,”胤祥并不隐瞒:“但从有人拦车告状的时候,皇上就暗中从江南调拨了库粮,最近都陆续运到了。还让鄂尔泰这个两江总督,问江南粮商“借”了粮。”

    池夏:“怎么借?”

    红口白牙说借就借了?

    商人们觉悟都这么高么?

    “你的水稻试验地起了大作用,”胤祥解释:“鄂尔泰把这些粮商弄到京城看了试验地,承诺凡是借粮给国库的,明年优先给他们新稻种。另外他们提供的粮食中,有一半给他们自行处理,让他们在京城高价售卖。”

    “一方面给他们赚钱,另一方面给京城那些粮商做个“引导”,好让他们忍不住跟着降价?”池夏一点就通:“那户部为什么还天天哭穷?”

    雍正打开了她的食盒:“实则虚之,虚则实之。老八沉稳,户部若是大包大揽说粮食足够赈灾,他肯定不信,天天一边哭穷一边放粮,他倒是疑心越来越深,觉得我们手里有粮,在诓他入坑。”

    胤祥也道:“他们自己没底气,底下人就更收束不住了。最多再有十天,那些粮商都要急着出清库存的粮食了。”

    就是打了一波勾心斗角的商业战。

    看谁先沉不住气。

    池夏眼睛一亮,忽然站了起来:“除了商业战,我们还可以搞舆论战啊。”

    胤祥担心名声,这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毕竟有个好名声,政策推动起来也顺畅很多。

    但好名声不是靠忍让得来的,忍让只能把他们的胃口养大。

    舆论是需要引导的。

    池夏越想越觉得有必要:“读书人也不是都懂朝政,更何况是平民百姓。他们多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